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8-05-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不同功能防护林类型的判别技术研究
袁正科,肖彬,欧阳惠,田育新
林业科学. 1998, 34(3):  1-10. 
摘要 ( 697 )   HTML ( 0 )   PDF (587KB) ( 5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防护林类型选择技术问题,测定了洞庭湖水系内24个主要防护林类型的生产力、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水稳性指数、土壤最大蓄水能力、有效贮水能力及林分最大持水能力,并运用多级分辨等方法,对防护林类型的上述功能进行了判别分析,提出了18个可供多种功能上选用的选择技术模型。选择技术模型回判结果,回判符合率多在75 %以上。

湿地松人工林养分循环及密度关系的研究
刘茜,项文化,蔡宝玉,钟建德
林业科学. 1998, 34(3):  11-17. 
摘要 ( 748 )   HTML ( 0 )   PDF (485KB) ( 60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湿地松试验林地内,对N、P、K、Ca、M g、Cu、Fe、Zn、M n 9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与密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分中养分元素总积累量为1273.83 ~ 1615.88kg/ hm2,树干约占60 %,积累速率为111.46 ~ 133.39kg/ hm2·a,高于杉木和马尾松,归还量仅有90.43 ~ 105.09kg/ hm2·a,其周转期长,养分循环速率低,每生产1t有机物需要上述养分元素共13.19 ~ 14.81kg。可见湿地松具有高养分利用率、低循环速率的循环机理,经营过程中应处理好养地与用地的关系,才能防止林地退化。不同密度湿地松林以密度为3200株/ hm2的生产力、养分积累量和吸收量最大,其养分利用率也最高。

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周新年,邱仁辉,杨玉盛,何宗明,林海明
林业科学. 1998, 34(3):  18-25. 
摘要 ( 797 )   HTML ( 1 )   PDF (540KB) ( 6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5种不同集材方式的皆伐作业与采伐强度为30 %的择伐作业,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变化程度的比较。在考虑各种作业的集材量和集材道面积的情况下,经主成分分析得出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认为,以皆伐作业手扶拖拉机集材为最大,其次为皆伐作业土滑道集材,其余依次为皆伐作业半悬索道集材,皆伐作业手拉板车集材,皆伐作业全悬索道集材,最低为择伐作业人力集材。

赤桉人工种子制备过程中微芽繁殖体转株的研究
谷瑞升,陈正华,关月兰,刘桂珍
林业科学. 1998, 34(3):  26-31. 
摘要 ( 704 )   HTML ( 1 )   PDF (754KB) ( 5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现包裹后的微芽繁殖体的生根和萌发生长即转株是以微芽为繁殖体制备人工种子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本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以及微芽发育状态与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微芽转株的关系,研究了包裹基质中直接添加诱导生根的生长调节剂及微芽生根预诱导对包裹后微芽转株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AA较IBA和IAA有较好的诱导微芽生根的效果;选取幼嫩及活跃生长的微芽是获得较高生根率的重要环节;包裹基质中直接添加诱导生根的生长调节剂未能解决包裹后微芽转株的问题;微芽经生根预诱导再附带生根介质包裹对微芽转株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微芽包裹后二周生根率可达81.3%,三周后转株率可达83.3%。

毛竹林丰产年龄结构模型与应用研究
郑郁善,洪伟
林业科学. 1998, 34(3):  32-39. 
摘要 ( 810 )   HTML ( 0 )   PDF (505KB) ( 5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南岭山脉以南的各毛竹产区中收集1330块高产林标准地,分别调查各度竹株数、胸径等测树因子与林分、环境因子,以用材林的竹秆产量,笋用林的笋产量为因变量,建立了产量模型:材用林Y1 =-62695.245+6.5413N +7012.5195D +8.4548 X1 +11.0870X2 +14.1520X3+8.9969X4+14.5156X5笋用林Y2 =697.5569 +0.2052N +1.8514D -0.6414 X1+1.2493 X2 +0.7636X3 +0.3790X4 -0.8833X5 (R1=0.98, R2=0.96)并结合生产要求,提出约束条件八组。应用该模型研究毛竹林最优化年龄结构,可以得到不同竹林质量、立竹量、立地条件、经营水平下最适宜年龄结构。能显著地提高林分的竹材和笋产量。

贵州马尾松人工建筑材林合理采伐年龄研究
丁贵杰
林业科学. 1998, 34(3):  40-46. 
摘要 ( 759 )   HTML ( 0 )   PDF (806KB) ( 48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所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立地指数(14 ~ 20)的生产力,确定了各指数级适宜培育目标。根据培育目标、立地和栽培措施的不同,设计多种建筑材培育类型,并分别求出了不同培育类型的数量、工艺、经济成熟龄,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各指数级合理采伐年龄,使采伐年龄较目前正在执行的采伐年龄(31 ~ 40a)缩短4~ 12a,内部收益率提高3 ~ 9个百分点。研究了立地、培育目标、经营状况(初植密度、间伐)、经济条件与采伐年龄的关系,随立地指数的提高,三种成熟龄均降低;随间伐次数的增多,较低造林密度的数量成熟龄加大,工艺成熟龄减小;随贴现率提高,经济成熟龄减小,每升高1%~ 2 %,约减小1a,相反,经济成熟龄约推迟1a。

鹅掌楸属种间F1杂种与亲本的叶下表皮微形态研究
叶金山,王章荣
林业科学. 1998, 34(3):  47-50. 
摘要 ( 653 )   HTML ( 0 )   PDF (5799KB) ( 46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鹅掌楸属种间正、反交F1杂种及双亲的扫描电镜(SME)观察表明:马褂木和反交F1的下表皮细胞具明显乳突,北美鹅掌楸和正交F1则呈现平坦状;北美鹅掌楸和正交F1下表皮气孔密度显著高于马褂木与反交F1;杂种与双亲的下表皮蜡质纹饰和气孔器形态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正、反交F1的气孔开口明显大于双亲。

银杏雄株开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邢世岩,有祥亮,李可贵,樊纪欣,董金伟
林业科学. 1998, 34(3):  51-58. 
摘要 ( 750 )   HTML ( 1 )   PDF (527KB) ( 6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从泰安和郯城共5050株银杏雄株中筛选出的26个优良单株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这些单株具有花期长、花粉量大及花粉生活力强等特点。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花期逐渐延长,但小孢子叶球数/短枝下降。每米长枝上的短枝数最高达45个。短枝长与小孢子叶球数/短枝呈极呈著的正相关。3年生枝段短枝开花率最高,达96%。每个短枝上小孢子叶球数最高达6.45个,每个小孢子叶球最多含花药58个,每个花药含有花粉粒最高达2.3 ×104个,平均每个小孢子叶球含花粉粒达65 ×104个。14#单株出粉率达6.83%。一株45年生雄株可产花粉165g。花粉生活力平均为92 %。授粉后座果率90 %,有胚率91 %。

我国杨生褐盘二孢菌菌株比较
韩正敏,李传道,黄敏仁
林业科学. 1998, 34(3):  59-65. 
摘要 ( 786 )   HTML ( 0 )   PDF (534KB) ( 6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我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北京和吉林6个省(市)的不同杨树上收集了42个杨生褐盘二孢菌(Marssonina brunnea)标本,比较和分析了它们的分生孢子大小和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方面的差异;并观察了它们之间的菌丝融合情况。42个菌株间的分生孢子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和分隔位置存在差异不显著。菌株个体内单个分生孢子变异幅度很大。分离自白杨派杨树上的菌株孢子萌发时均产生一个芽管;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较快(25d菌落直径在1cm以上),菌落颜色为深褐色,并产生酱红色的孢子堆。来自黑杨派和青杨派上的菌株,孢子萌发时产生多个芽管;在P 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较慢(25d菌落直径不超过1cm),颜色较浅,产生黄绿色孢子堆。人工接种测定各个菌株对不同杨树的致病力,发现来自白杨派的5个菌株对毛白杨有较强的致病力,但对青杨派和黑杨派树种几乎不致病或致病力很弱。来自黑杨派和青杨派树种的37个菌株,对黑杨派树种I-45杨和加杨有较强的致病力;对青杨派树种青杨和小叶杨,对白杨派的毛白杨具有中等程度的致病力。聚类分析表明,来自白杨派的5个菌株为一个类群,来自黑杨派和青杨派的37个菌株为另一类群。菌株的致病性和菌株的地区来源也不存在相关性。菌丝融合结果表明,来自白杨派的几个菌株菌丝可以相互融合;来自黑杨派和青杨派的菌株之间菌丝可发生融合;但来自白杨派的菌株和所有黑杨派、青杨派的菌株之间不能发生融合。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将我国杨生褐盘二孢菌划分为单芽管专化型(M.brunnea f.sp.monogermtubi)和多芽管专化型(M.brunnea f.sp.multigermtubi)是恰当的。

云南隆庆关秋季鸟类环志研究
楚国忠,王紫江,尾崎清明,钱法文,张旭
林业科学. 1998, 34(3):  66-73. 
摘要 ( 679 )   HTML ( 1 )   PDF (743KB) ( 5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7年9月26日至10月7日,在云南巍山县隆庆关(25°18′N, 100°21′E)及其周围地区共网捕到鸟类87种2500多只,环志80种2410只。除白日网捕到10种22只外,其余皆为夜间网捕。年龄鉴定1138只,成鸟与幼鸟的比率约为1:2,性别鉴定839只,雌鸟与雄鸟比率约为2:1。加上1995和1996两年同期网捕结果,共网捕鸟类94种,环志87种2942只,依重要性值(IV),最重要的鸟类是红喉姬(Ficedula parva)、树鹨(Anthus hodgsoni)和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此外,还讨论了每日捕鸟数量与天气条件的关系。

落叶松褐锈病防治指标与测报技术的研究*
王永民,佟影,刘国荣,任万军,王志明
林业科学. 1998, 34(3):  74-79. 
摘要 ( 717 )   HTML ( 0 )   PDF (395KB) ( 6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落叶松褐锈病对林木当年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第二年生长影响显著。连年发病损失量剧增;不同病情指数(X)每公顷材积生长损失量为Y=1.94/1+e5.49337-0.06893X;该病为害指标———病情指数为36。立木林价、防治效果和成本分别为CQE时,防治指标方程为:1.94C[1/1+e5.49337-0.06893X-1/1+e5.49337-0.06893(1-Q)X]-E=0;前一年9月份降水量(X3)、当年5月份平均气温(X1)和8月份相对湿度(X2)为测报因子。预测区域平均病情指数Y=5.185+3.2596X1-0.42105X2+0.08627X3±6.9。

油松球果瘿蚊的研究*
温俊宝,李镇宇,沈熙环
林业科学. 1998, 34(3):  80-86. 
摘要 ( 764 )   HTML ( 0 )   PDF (521KB) ( 69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松球果瘿蚊(Cecidomyia weni)Jiang严重危害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Car.一年生小球果,并可在雄球花序上取食;该虫在辽宁兴城一年发生二代,以蛹在地表越冬。发现其蛹寄生蜂天敌3种,其中中国新记录属新种1种:球果瘿蚊短喙金小蜂(Capelia coni)Yang。越冬代油松球果瘿蚊蛹总寄生率可达20.9%。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药剂均对杀灭其成虫有效,可降低一年生球果受害率44%~56%。

用图像处理法采集原木形状参数的研究*
童雀菊,华毓坤,黄元生
林业科学. 1998, 34(3):  87-96. 
摘要 ( 678 )   HTML ( 0 )   PDF (792KB) ( 49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利用图像处理方法采集原木形状参数的过程作了研究。以正对原木长向摄取的图像为例,对图像处理的各个步骤及采用的算法分别作了试验和比较。结果表明,原木图像处理采用如下步骤是合理的:图像抖动→二元二次多项式法及双线性内插法几何校正→分段线性灰度变换→二值化→智能高通滤波法消除噪声→ROBERT算子边缘提取→坐标提取,最后的坐标即为原木形状参数。

兰考泡桐木材成分的变色行为及其变色过程*
祖勃荪,周勤
林业科学. 1998, 34(3):  97-103. 
摘要 ( 717 )   HTML ( 0 )   PDF (438KB) ( 58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 S.Y.Hu)木材的含水甲醇浸提物分离出梓醇、泡桐素和芝麻素三种成分,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模拟变色试验。结果显示, pH值是影响梓醇变色的主要因素,光照和氧气同时作用可导致泡桐素和芝麻素变色。温度和湿度变化对兰考泡桐木材成分变色也有显著影响。泡桐木材变色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对实验事实的分析,提出了这些成分在变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反应。

棕榈藤的电镜观察*Ⅰ.藤基部分的电镜观察
腰希申,李旸,许煌灿,曾炳山
林业科学. 1998, 34(3):  104-109. 
摘要 ( 670 )   HTML ( 0 )   PDF (4775KB) ( 5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ius Wei、白藤C.tetradactylus Hance及黄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Hance)Becc茎的微观及超微观结构进行了电镜解剖观察,对藤茎中段的表面,表皮,皮层及维管束分布,基本薄壁组织,叶的表面纹饰和气孔都作了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利用藤茎的微观构造特征来分类鉴定藤种及选育良种,改善栽培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间歇性淹水对池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研究*
陶仁中,江泽慧,费本华,王传贵,柯曙华
林业科学. 1998, 34(3):  110-114. 
摘要 ( 663 )   HTML ( 0 )   PDF (288KB) ( 50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研究了间歇性淹水对池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性淹水使池杉木材的年轮宽度、晚材率、干缩率、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冲击韧性下降;使差异干缩增加。经T-检验,在0.05水平下,除年轮宽度、差异干缩外,皆显著。

研究简报
火炬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唐巍,欧阳藩,郭仲琛
林业科学. 1998, 34(3):  115-119. 
摘要 ( 628 )   HTML ( 0 )   PDF (371KB) ( 6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及研究报告
米螨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药效分析
梁成杰,赵玲,罗基同,黄金义
林业科学. 1998, 34(3):  120-124. 
摘要 ( 649 )   HTML ( 0 )   PDF (286KB) ( 4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简报
科尔沁沙地草牧场防护林效益分析*
周凤艳,雷泽勇,周景荣,吴德东,于红军
林业科学. 1998, 34(3):  125-130. 
摘要 ( 640 )   HTML ( 0 )   PDF (378KB) ( 5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科技期刊排行表 (按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
林业科学. 1998, 34(3):  131-131. 
摘要 ( 546 )   HTML ( 2 )   PDF (57KB) ( 48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