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4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7-11-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江西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蓄积特征
马泽清;刘琪璟 徐雯佳;李轩然;刘迎春;
林业科学. 2007, 43(11):  1-7.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01
摘要 ( 815 )   HTML   PDF (6049KB) ( 6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测树学及遥感技术研究了江西千烟洲试验站人工林的碳蓄积特征。使用林木各器官的相对生长模型,结合林分调查,估算了标准木器官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进而获得单位面积及整个小流域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利用IKONOS遥感图像进行目视判读,计算不同类型人工林的面积。林龄19年的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的单株标准木地上部分碳含量分别为29.0、25.6和23.3kg;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木荷林、针阔混交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4088、8768、7542、13215和8359g·m-2;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8257和3979g·m-2;遥感估算的千烟洲面积为207.96hm2,其中78.8%为森林和柑橘园;全区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活体碳储量分别是13291和6336t;人工林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79.24%,是千烟洲试验区最大的碳库;研究区地上生物量从1983年的256g·m-2增长到2005年的6391g·cm-2,增长了25倍。人工造林显著地固定了大气中的碳。

应用热扩散技术对红松人工林树干液流通量的研究
孙龙 王传宽 杨国亭 张全智 周晓峰
林业科学. 2007, 43(11):  8-14.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02
摘要 ( 799 )   HTML   PDF (5765KB) ( 9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42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各3株,2004年5月29日—10月30日应用热扩散技术对不同径级红松树干液流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生长锥获得不同径级红松边材宽度,建立边材面积与胸径的关系方程A=8.032DBH-46.95(R2=0.82,P<0.001)。结果表明:晴天红松树干液流呈明显的单峰曲线,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2:00—14:00,且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而在阴雨天呈不规则曲线,最大值的出现没有规律,夜间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液流,且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之间液流密度的差异缩小。日液流通量随着生长季节的进程基本呈现减小的趋势,且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表明,影响生长季红松树干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蒸汽压亏缺和光合有效辐射。由液流通量和边材面积的推算获得,被测红松人工林边材面积为89436.94cm2·hm-2,生长季蒸腾耗水量为678.95t·hm-2;其中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分别占整个林分耗水量的54.83%、35.68%和9.48%。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在生长季的日总蒸腾量分别为0.06~1.42、0.014~0.83和0.017~0.25t。

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江泽慧 范少辉;冯慧想 张群 刘广路 宗亦尘
林业科学. 2007, 43(11):  15-20.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03
摘要 ( 807 )   HTML   PDF (5059KB) ( 6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不同密度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型W=aDb估测的27年生1000、500和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23、102.60和86.74t·hm-2;29年生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8.64、104.90和90.94t·hm-2。林分生物量与林分的密度和年龄密切相关,呈现出随着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密度对小黑杨器官间生物量分配有重要影响。密度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不同,其中,叶和皮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干、枝和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加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在3种密度中,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3种密度小黑杨林分生物量的径阶分配呈正态分布,在100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72.37%的生物量集中在18~22cm的径阶范围内;500株·hm-2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0~26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90.02%;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6~30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68.27%。

铝胁迫对龙眼幼苗根区分泌物的影响
万泉
林业科学. 2007, 43(11):  21-26.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04
摘要 ( 622 )   HTML   PDF (4698KB) ( 6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龙眼幼苗铝胁迫试验表明:铝胁迫导致龙眼幼苗根区分泌物含量发生变化,根系细胞膜透性增加,细胞质成分外渗加重,与对照相比较,根区分泌物中K+、Ca2+、Mg2+的渗漏量、可溶性糖、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随铝胁迫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单株K+渗漏增加13.7%~94.9%,Ca2+渗漏增加26.9%~2088.5%,Mg2+渗漏增加89.5%~871.1%,电导率增加14.6%~109.9%;可溶性糖增加了25.9%~855.6%,还原糖增加了27.8%~847.9%,蔗糖增加了29.2%~921.9%;柠檬酸分泌量增加了21.4%~200.0%,苹果酸分泌量增加了14.3%~142.9%,草酸分泌量增加了4.9%~97.6%;氨基酸量和种类在低浓度铝胁迫(数量在≤0.185mmol·L-1铝处理时、种类在≤0.074mmol·L-1铝处理时)时增加,随铝胁迫浓度的增大,根系分泌的氨基酸数量和种类都减少。

杂种鹅掌楸花粉发育过程中细胞游离Ca2+的动态变化
尹增芳 宁代锋 李玉春 席梦利;施季森;
林业科学. 2007, 43(11):  27-31.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05
摘要 ( 811 )   HTML   PDF (2153KB) ( 5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低温装载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杂种鹅掌楸花粉发育不同阶段细胞内游离Ca2+的分布,以其相对荧光强度的强弱来衡量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初生造孢细胞中Ca2+荧光较弱,次生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时期Ca2+荧光增强。早期四分体小孢子细胞质中Ca2+荧光强度较强,胼胝质壁无荧光;后期细胞质中的Ca2+荧光减弱,而胼胝质壁处Ca2+荧光增强。小孢子内Ca2+分布不均匀,细胞质中的Ca2+荧光较弱,细胞壁处Ca2+荧光较强,二细胞花粉时期,细胞呈现较强的Ca2+荧光。在花药壁组织内Ca2+分布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造孢组织时期,花药壁组织Ca2+荧光强度在不同壁层组织中分布均匀;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药壁中层细胞Ca2+荧光最强,绒毡层细胞次之;单核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呈解体状态,Ca2+荧光最强,并保持到二核花粉时期直至绒毡层完全消失,但此时花药纤维层发育形成,表现出较强的Ca2+荧光。花药组织中Ca2+分布动态显示出Ca2+由外而内流动的迹象,而且细胞内游离Ca2+分布特征与花粉发育过程的重要转变环节密切相关。

杉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细胞学特性及异常现象的观察
徐进 施季森 杨立伟 王桂凤
林业科学. 2007, 43(11):  32-36.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06
摘要 ( 737 )   HTML   PDF (4136KB) ( 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2种荧光染料(CMA、DAPI)对3个杉木无性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进行荧光染色,发现在减数分裂的花粉母细胞的各个时期,染色质或染色体上有CMA荧光亮点出现,而无DAPI荧光亮点。在杉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观察到一些异常细胞学行为,即单价体和多价体、染色体桥、滞后染色体、不均等分离、微核等异常现象。对杉木花粉的生活力差异与杉木小孢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白桦种群间木材纤维性状的表型变异与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态性
王秋玉 张金然 杨传平
林业科学. 2007, 43(11):  37-42.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07
摘要 ( 732 )   HTML   PDF (3537KB) ( 7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东北地区的5个白桦天然种群为研究材料,在木材纤维形态性状测定的基础上,采用ISSR、RAPD分子标记研究了5个种群的遗传变异以及种群间纤维形态性状与DNA分子标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桦天然林成熟材(18~31年生)的木材纤维长度在种群间差异不显著,纤维宽度和长宽比差异显著,帽儿山种群的木材纤维形态性状最好,汪清最差;利用ISSR和RAPD2种标记检测5个白桦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所得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多态位点比率最高的为辽宁新宾种群,其次是帽儿山和汪清,而塔河和金山屯最低;ISSR标记的AMOVA分析表明白桦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0.82%;RAPD标记的AMOVA分析表明白桦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2.94%,研究结果均显示白桦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部。利用2种标记技术的种群聚类结果基本一致,这一结果与基于木材纤维性状的表型聚类基本一致,而且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冠层气体交换的时空特性
王秀伟 毛子军
林业科学. 2007, 43(11):  43-49.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08
摘要 ( 685 )   HTML   PDF (4965KB) ( 5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生长季定期测定兴安落叶松林主要组成树种兴安落叶松和白桦树冠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当年生枝针叶在8、9月份最大净光合速率在冠层间差异显著。8月份最高,从上至下分别为13.09、8.63和9.07μmolCO2·m-2s-1。落叶松往年生枝针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季差异不显著,其平均最大净光合速率为8.22μmolCO2·m-2s-1。在整个生长季白桦冠层间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差异显著,从上至下,依次为17.56、13.01和9.58μmolCO2·m-2s-1;白桦叶片、落叶松当年生枝针叶和落叶松往年生枝针叶的暗呼吸速率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冠层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整个生长季中,白桦叶片、落叶松当年生枝针叶和落叶松往年生枝针叶的暗呼吸速率分别为0.47~1.40,0.83~1.46和0.68~1.63μmolCO2·m-2s-1。2树种的暗呼吸速率与叶片温度显著正相关,与光照不相关。除白桦冠层上层叶片外,光合作用与生长季叶片温度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白桦和落叶松生长季的不同时期冠层气体交换是动态变化的,但变化式样具有种的特异性。

采收方式对马尾松与黄藤间种林分经济效益的影响
杨锦昌 尹光天 李荣生 冯昌林 郭文福 邹文涛
林业科学. 2007, 43(11):  50-56.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09
摘要 ( 737 )   HTML   PDF (5267KB) ( 5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收集黄藤试验地采收资料和马尾松标准地调查数据,评价13a经营期内5种采收方式对马尾松与黄藤间种林分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初采年龄和采收间隔期对13a黄藤人工林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7a初采和6a间隔期的采收方式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收益成本比分别为18144元·hm-2、13.45%、1.32;黄藤间种后对19年生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及株数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马尾松林分的纯收益和净现值比未间种时分别减少7500元·hm-2、3000元·hm-2;马尾松林分经济效益的减少可从间种黄藤所获得货币收入得到补偿,在5种采收方式下黄藤间种对整个林地产生的林地增益水平和净现值增量分别为3.07%~12.74%、514~2407元·hm-2

水分胁迫对火炬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喻晓丽 邸雪颖 宋丽萍
林业科学. 2007, 43(11):  57-61.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10
摘要 ( 762 )   HTML   PDF (3875KB) ( 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年生火炬树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对照(CK)、轻度水分胁迫(T1)、中度水分胁迫(T2)和重度水分胁迫(T3)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火炬树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对照组CK火炬树幼苗的株高、基径、生物量积累(叶质量、茎质量和根质量)、主根长度及第一级侧根数量显著高于T2和T3,轻度胁迫(T1)对茎质量和总生物量影响不显著,而显著降低了叶质量和根质量;水分胁迫下,火炬树幼苗PnTr显著降低,抑制了火炬树幼苗生物量积累和火炬树幼苗的根生长,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来适应水分胁迫;此外,整个胁迫期间,3个水分胁迫组的脯氨酸含量始终显著高于对照CK,在渗透调节作用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分胁迫初期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了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由于胁迫初期的抗旱锻炼,胁迫30d后,3个水分胁迫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胁迫后期水分胁迫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同时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又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说明伤害程度较小。

茶翅蝽沟卵蜂生物学特性和自然种群动态
仇兰芬 杨忠岐 陶万强
林业科学. 2007, 43(11):  62-65.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11
摘要 ( 1078 )   HTML   PDF (3606KB) ( 6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茶翅蝽沟卵蜂是茶翅蝽卵期的主要天敌。该蜂雄性先行羽化,1粒寄生卵内出蜂1头,刚羽化的雌蜂即可交配、产卵寄生,每雌平均怀卵量为40.6粒。雌蜂能寄生不同日龄的寄主卵,越新鲜的寄主卵寄生成功率越高。温度与该蜂的发育历期、寿命密切相关,30℃时发育历期最短,寿命最短。全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12.2℃和132.5d.℃。补充20%的蜂蜜水能延长成蜂寿命。成虫在田间的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是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8月上旬。

桑天牛幼虫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筛选(英文)
李会平 黄大庄 王志刚 闫海霞 郑建伟
林业科学. 2007, 43(11):  66-71.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12
摘要 ( 765 )   HTML   PDF (4034KB) ( 4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利用白僵菌防治桑天牛,从野外感病死亡昆虫体上进行分离,同时利用黄粉虫对河北省土壤中的白僵菌进行诱集。诱集结果表明:白僵菌较多存在于自然的或人为活动较少的土壤中。利用获得的菌株对桑天牛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初步筛选出Bi05和Bs042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其接种10d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6.47%和92.93%,致死中时分别为4.53d和4.83d,而其他菌株的死亡率在28.59%和82.12%之间,致死中时从5.84d到16.4d。利用不同孢子浓度的悬浮液对桑天牛幼虫进行接种,进一步测定了Bi05和Bs04菌株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6.76×105和1.39×106conidia·mL-1。Bi05和Bs04菌株具有生物防治桑天牛的潜力。

绣线菊丛枝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高瑞 李向东 王洁 刘金亮 竺晓平 张广民
林业科学. 2007, 43(11):  72-75.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13
摘要 ( 677 )   HTML   PDF (3822KB) ( 7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表现黄化、丛枝、顶枯等症状的绣线菊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约1.2kb的特异性片段。测序结果证明其病原为植原体。RFLP和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物属于翠菊黄化组的16SrⅠ-B亚组。与GenBank中其他植原体分离物序列比较,发现该分离物与16SrⅠ-B亚组中的西方翠菊黄化植原体(SAY)同源性高达99.6%。

北京地区引种阿月浑子叶褐斑病的防治
李树蓉 柳振亮 苏淑钗 王大鹏 刘克锋
林业科学. 2007, 43(11):  76-81.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14
摘要 ( 747 )   HTML   PDF (4292KB) ( 5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7—2006年研究了北京地区大棚和露地引进阿月浑子良种Kerman、Peters及对照新疆阿月浑子叶褐斑病的症状、病原菌、致病程度影响因子、防治措施和效果。结果表明:肉眼可见为叶正、背面的症状有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严重者成片叶色焦黄。病原菌除了已报道的尾孢属外还发现有交链孢属。感病主要条件是30℃以上的月均温和64%~70%的空气相对高湿度。病情与品种、树势及栽培条件有关:Kerman和Peters抗病性较强;树势健壮,叶片磷含量达1.7503g·kg-1且含有较多铜、硼的壮苗无病;栽植过密、叶面积指数7以上较易致病。采取预防为主严控灌水,保持土壤自然含水量在10%~20%。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下较宜。通过栽植良种、合理密植、培育壮苗、药肥并施即0.5%(NH4)2HPO4、0.5%K2HPO4与0.2%多菌灵、0.2%退菌特(轮流喷施),每周各1次,用量0.5kg·m-2,可将病情指数控制在6%以下。

大兴安岭1980-1999年乔木燃烧释放碳量研究
胡海清 孙龙 国庆喜 吕新双
林业科学. 2007, 43(11):  82-88.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15
摘要 ( 1294 )   HTML   PDF (6198KB) ( 5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时空格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主要乔木树种1980—1999年间的碳释放量。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林区20a间各林型过火面积分别为:兴安落叶松林437947.34hm2,樟子松林20938.70hm2,针阔混交林142526.95hm2,白桦林168531.57hm2,蒙古栎林1374.97hm2。2)通过MultiC/N3000测定得出各树种地上部分含碳率平均数值,兴安落叶松为42.34%,樟子松为41.20%,白桦为42.01%,山杨为39.21%,蒙古栎为39.79%,2种针叶树平均含碳率为41.77%,3种阔叶树种林分平均含碳率为40.30%。主要乔木树种地上部分平均含碳率值均小于目前国际通用的0.45。3)大兴安岭林区20a间各类型森林火灾乔木损失生物量为7.31×106~11.57×106t。其中,落叶松林乔木损失量占总损失生物量的61.80%~62.38%;其次为白桦林,占总损失生物量的26.53%~26.81%。4)大兴安岭林区20a森林火灾乔木释放碳量为3.04×106~4.78×106t,平均每年释放碳量为1.52×106~2.39×106t,占全国森林火灾释放碳量的7.51%~11.81%。各乔木树种中落叶松火灾释放碳的比例最高,约占总释放量的2/3左右;其次为白桦,占总释放量的1/4左右;其他树种释放较少,共占1/12左右。研究结果将为正确认识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碳平衡及评价森林火灾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水曲柳单板表面化学镀Ni-Cu-P三元合金
李坚 王立娟
林业科学. 2007, 43(11):  89-92.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16
摘要 ( 710 )   HTML   PDF (3663KB) ( 6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化学镀方法在水曲柳单板表面沉积Ni-Cu-P三元合金,考察镀液pH值和施镀温度对镀后单板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EDS)分析各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成分含量,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镀后单板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镀液的pH值在8.5~9.5范围内,所得各镀层均为微晶态,但Cu和P的含量有所差异。镀液的pH值为9.25时,镀后单板的电磁屏蔽效能在9kHz~1.5GHz频段达50dB,镀层中Cu和P的含量分别为9.73%和1.70%;镀液的pH值恒定,施镀温度由60℃升高至72℃,所得镀层均为微晶镀层,其中63℃施镀单板的电磁屏蔽效能最高。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木材表面完全被均匀、致密、连续的镀层覆盖,具有显著的金属光泽。

原木内部腐朽应力波二维图像的获取与分析
杨学春 王立海
林业科学. 2007, 43(11):  93-97.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17
摘要 ( 796 )   HTML   PDF (5669KB) ( 6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Arbotom应力波检测系统,对东北林区3个针叶树种(云杉、冷杉、落叶松)和9个阔叶树种(白桦、色木、椴木、杨木、水曲柳、核桃楸、榆木、铁木和柞木)的原木内部腐朽进行检测,并对原木内部腐朽面积的实际估算值和检测估算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rbotom应力波无损检测系统可以获取原木内部腐朽的二维图像,但检测准确率较低,建议采用多点测量和改进应力波测试仪器,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竹炭理化性能的测试和分析
余养伦;叶良明 于文吉
林业科学. 2007, 43(11):  98-102.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18
摘要 ( 791 )   HTML   PDF (3932KB) ( 5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对浙江省18家竹炭厂216组竹片炭的含水率、密度、灰分、挥发分、固定炭含量、燃烧热值、电阻率和pH值等理化性能进行测试。应用Matlab软件,采用概率密度分布方程、主分量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对竹炭的理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竹炭生产厂家生产的竹炭理化性能差异极显著,而同一厂家生产的竹炭理化性能差异不显著;竹炭的理化性能相关性不紧密;挥发分和灰分与热值和pH值因子负荷量为异号,呈负相关;固定炭与热值和pH值因子负荷量为同号,呈正相关;灰分和密度与电阻因子负荷量为异号,呈负相关;灰分和密度与电导率因子负荷量为同号,呈正相关。

坝漆的民族植物学与发展策略
胡光万;龙春林
林业科学. 2007, 43(11):  103-112.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19
摘要 ( 812 )   HTML   PDF (8232KB) ( 5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坝漆是特产于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区的生漆品种,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在生漆行业拥有很高的地位。通过深入产地对坝漆进行民族植物学和资源调查,发现坝漆的起源地位于湖北恩施州利川市与咸丰县交界的毛坝乡人头山;在起源地,漆树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坝漆产区的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创造出了一套效率很高的对漆树的管理和利用方法,并独具地方民族特色;历史上,坝漆产区与外界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比较频繁,坝漆的生产深受外界影响;在近10~20年中,受市场经济冲击,坝漆的生产和漆树资源的存量一直处于低谷。需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坝漆的优良品质和名声,在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大力宣传坝漆,规范收购和销售渠道;对坝漆的利用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坝漆深加工产业;保护并充分利用坝漆的种质资源,大力培育优良品种,实现对坝漆资源的持续利用;同时对坝漆的栽培、管理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坝漆产量。从而实现坝漆产业的复兴和进一步发展,使坝漆这一优良生漆品种发扬光大。

国有林区林产品加工企业效率分析
何浩然 翁茜 徐晋涛
林业科学. 2007, 43(11):  113-121.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20
摘要 ( 750 )   HTML   PDF (7897KB) ( 5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国有林区林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投入及产出的第一手调查数据,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度我国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产品加工企业2004年的技术效率,进而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国有林区林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产规模、产权明晰的私有化改制程度、资金约束、工资给付制度、留利水平、对主要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以及市场营销强度是影响该类加工企业效率的关键因素。

研究报告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生态经济评价——以固原市原州区和辽宁省朝阳县为例
支玲 李怒云 刘俊昌 许文强
林业科学. 2007, 43(11):  122-131.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21
摘要 ( 737 )   HTML   PDF (6542KB) ( 7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三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评价的基础材料,以原州区和朝阳县为例,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三北工程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综合评述
适应性群团抽样技术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应用
雷渊才 唐守正
林业科学. 2007, 43(11):  132-137.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22
摘要 ( 715 )   HTML   PDF (3821KB) ( 6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一种新的不等概率抽样技术——适应性群团抽样(ACS)。概略地介绍了其概念、特点、基本估计方法和研究概况。举例比较适应性群团抽样技术和随机抽样技术在稀疏群团植被调查中的精度和效率。

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影响、脆弱性与适应性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罗云建;张小全
林业科学. 2007, 43(11):  138-145.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23
摘要 ( 731 )   HTML   PDF (6687KB) ( 8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方法与结果,总结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物候、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以及森林碳库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估方法进行总结评述。对目前相关研究的不确定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沙棘木蠹蛾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骆有庆 宗世祥 许志春 张金桐 路常宽 张连生
林业科学. 2007, 43(11):  146-150.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24
摘要 ( 696 )   HTML   PDF (3362KB) ( 6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棘木蠹蛾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成灾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的根部和干部。由于该虫以前从未大面积发生危害,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从沙棘木蠹蛾的成灾原因、生物生态学特性、可供监测和防治的性引诱剂,以及天敌种类和自然控制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研究简报
浙江润楠属植物的数量分类
林夏珍
林业科学. 2007, 43(11):  151-156.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25
摘要 ( 618 )   HTML   PDF (3604KB) ( 6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种含笑叶片提取物对大豆油的抗过氧化活性
何开跃 樊亚苏 李晓储 杨静
林业科学. 2007, 43(11):  157-162.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26
摘要 ( 624 )   HTML   PDF (2756KB) ( 6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杭州西溪湿地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种子库特性
李伟成 盛海燕 钟哲科 丁炳扬
林业科学. 2007, 43(11):  163-169.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27
摘要 ( 721 )   HTML   PDF (3832KB) ( 6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种叶螨对银杏叶的选择性及其挥发物测定
李中新 孙绪艮 刘学辉
林业科学. 2007, 43(11):  170-174.  doi:10.11707/j.1001-7488.20071128
摘要 ( 627 )   HTML   PDF (4267KB) ( 6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