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43卷 第zk期 刊出日期:2007-10-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与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动态
范冰;李贤伟 张健 董慧霞;范川
. 2007, 43(zk):  1-6. 
摘要 ( 661 )   HTML   PDF (199KB) ( 6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天全县的退耕还林地中,对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及其N、P、K、Ca、Mg养分释放动态进行研究。细根Φ0~1mm、Φ1~2mm、Φ0~2mm及草根的第1年干质量损失率分别为73.97%、69.80%、73.44%和79.53%,应用对数方程模拟细根和草根的分解过程,拟合程度较好(R2>0.9,P<0.01),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10、252、243和185d。细根分解过程中,P、K、Mg的含量下降,N、Ca的含量增加。草根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的含量都呈现出不规则的波动变化,整体上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细根分解过程中,P、K、Mg的养分释放率与其干质量损失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分解前期增加较快,随后上升趋于平缓,而N、Ca的养分释放率增加整体比较平缓,元素分解速率均以P最快,其次是K、Mg,而N、Ca最慢;而草根分解过程中N、P、K、Ca、Mg的养分释放率初期增加都比较快,随后趋于平缓,并且元素分解速率呈现不规则变化,其中Ca分解率最慢,其他元素的分解率相近。由于细根和草根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整个生态系统中,土壤上下层地下凋落物的主要种类也有所不同,因而有利于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燕山中段植物枯落物中的灰分及营养元素
张彦广;李惠卓 高如泰 李仲才 李占民
. 2007, 43(zk):  7-11. 
摘要 ( 731 )   HTML   PDF (125KB) ( 8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为中心,在海拔450~2118m处,对不同植物群落枯落物中的灰分和营养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枯落物中营养元素含量存在3个量级水平,全钙和全氮量级水平最高,全磷、全钾、全镁、全铁含量次之,全钠含量最低;各种元素在不同植物群落枯落物中含量不同,核桃楸林全氮含量最高,山杨-白桦林全磷含量最高,蒙椴-山杨-蒙古栎林全钾、全钙含量最高,白杄林全镁、全铁含量最高,硕桦-青杄林全钠含量最高;草本群落中亚高山灌丛草甸的全磷、全钾和全镁含量均为最高;7种元素含量水平可排序为全钙>全氮>全铁>全钾>全镁>全磷>全钠;灰分含量为8×104~38×104mg· kg-1,由白杄、华北落叶松、白桦、硕桦、青杄组成的森林群落以及亚高山灌丛草甸和亚高山草甸群落灰分含量较高,而油松-蒙古栎林含量最低。
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5种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持水功能比较
宫渊波 陈林武 罗承德 吴雪仙 程永珍
. 2007, 43(zk):  12-16. 
摘要 ( 666 )   HTML   PDF (137KB) ( 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地松纯林(3.76t·hm-2)。持水能力的排列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33.60t·hm-2)>刺槐林(19.90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11.50t·hm-2)>青冈林(8.70t·hm-2)>湿地松纯林(3.70t·hm-2)。虽林分不同,但其浸水实验中枯落物的持水过程均表现出相似的特性,即前期吸水量大(1h以前),并在较短时间内(2~4h)达到较稳定的状态,且与林分生物多样性关系不大。各林分地表枯落物对降水的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为283~2759t·km-2,平均为1253.4t·km-2,其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刺槐林>刺槐-湿地松混交林>青冈林>湿地松纯林。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的模拟试验
张丽娟 毕淑芹 袁丽金 薛宝民 张金柱
. 2007, 43(zk):  17-21. 
摘要 ( 695 )   HTML   PDF (162KB) ( 8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河北太行山南段低山丘陵片麻岩褐土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草地、坡耕地、刺槐林)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规律,分析土壤养分流失的空间变化以及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比较流失泥沙中的养分含量与表土和径流中的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流失泥沙中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径流中的养分含量,也明显高于雨前表土中的养分含量,具有较大的养分富集比;土壤中流失的养分与流失泥沙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乌兰布和沙漠沙尘天气的气象条件分析
王玉魁 阎艳霞 王保平 肖彩虹 杨超伟
. 2007, 43(zk):  22-27. 
摘要 ( 662 )   HTML   PDF (165KB) ( 5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野外定位观测站(1983—2004年)和内蒙古磴口县气象站有关资料(1954—2003年),分析乌兰布和沙漠沙尘天气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研究沙尘天气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2—6月份,占全年的58.5%,冬季次之,秋季最少,4月份发生频率最高;该区20世纪80年代沙尘天气活动频繁,1983—1987年每年扬沙日数都在100d以上(1986年高达164d);90年代初期沙尘天气显著下降,中期至末期处于低值;21世纪初,沙尘天气的发生又有所回升。该区充足的沙源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当具备了起沙风的动力条件时,极易发生沙尘天气。2—6月沙尘暴、浮尘和扬沙日数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沙尘暴和扬沙日数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蒸发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扬沙、沙尘暴日数与气温和地温呈极显著正相关;浮尘天气与地面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蒸发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和地温呈正相关。
滨海盐碱地枣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微生物的关系
宋海燕 李传荣 许景伟 郑莉 李春艳 王卫东
. 2007, 43(zk):  28-32. 
摘要 ( 685 )   HTML   PDF (132KB) ( 9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垦利县黄河口镇枣园的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下降。脲酶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43;脲酶与多酚氧化酶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为0.377;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多酚氧化酶与其他3种酶的相关性不大。土壤酶与土壤养分、Ph值、土壤微生物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脲酶与土壤养分、Ph值和固氮菌、真菌、细菌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在0.444以上;多酚氧化酶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相关系数较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Ph值、纤维素分解菌和真菌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在0.451以上。
黄河三角洲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变化特征
郗金标;邢尚军 宋玉民 张建锋 张建国 董振成
. 2007, 43(zk):  33-38. 
摘要 ( 631 )   HTML   PDF (168KB) ( 6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5年生白刺林和新淤地上18年生不同类型林分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白刺造林后显著地促进了土壤脱盐,明显地提高了土壤肥力;新淤地上植树造林能有效抑制土壤返盐,培肥地力;不同类型林分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果没有差异,杨树、刺槐行间混交林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石灰岩荒山造林后土壤养分与活性碳含量的变化
姜培坤 徐秋芳 周国模 吴家森 钱新标
. 2007, 43(zk):  39-42. 
摘要 ( 690 )   HTML   PDF (135KB) ( 7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中亚热带石灰岩荒山上进行32年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营造不同树种均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养分,其中南酸枣林下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4.62%、55.56%、79.20%和109.76%,而梧桐土壤有效磷及有机质增幅最大,分别为292.73%和75.40%;造林明显改善了土壤有机碳库的状况,种植南酸枣、梧桐和无患子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刺槐与柏木林下土壤,虽总有机碳与对照无显著差别,但2种活性碳则显著高于对照土壤(P<0.05)。长期营造林木使土壤pH值降低(从8.01降致平均7.3)。比较不同树种发现,南酸枣是改善石灰岩荒山土壤质量最好的树种之一,其次是梧桐和无患子,柏木和刺槐相对较差。
北京西山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聂立水 李吉跃 戴伟
. 2007, 43(zk):  43-47. 
摘要 ( 691 )   HTML   PDF (174KB) ( 6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林地土壤密度为1.20~1.45Mg·m-3,总孔隙度为45%~58%,非毛管孔隙度为6%~10%,通气性略差。应用压力膜仪测定和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Gardner提出的经验方程θv=ΑS-B。林地土层厚80cm,土壤总持水量为418.77mm,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48.53mm,土壤在凋萎湿度时的持水量为34.01mm。土壤有效水范围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与土壤的凋萎湿度持水量之差,为314.52mm。土壤贮水量变化在60~180mm,远远低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土壤的平均容积含水量为最小,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接近10%,为土壤的旱季;土壤在7月至9月上旬为最高含水量时期,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为15%~20%。其他时段的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在10%~15%。
石斛菌根化组培苗对N素的吸收利用
陈连庆 王小明 裴致达
. 2007, 43(zk):  48-52. 
摘要 ( 678 )   HTML   PDF (216KB) ( 6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斛组培苗吸收利用N素营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N源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生长(苗高、茎粗和生物量)的促进效应,以N源酒石酸铵为最好。酒石酸铵N源对石斛菌根真菌F9903菌株菌丝体增殖量也为最大值,所以酒石酸铵堪称两者增殖生长的最佳N源。同时,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浓度不同的酒石酸铵影响着菌根化石斛苗的生长和N、P、C元素的吸收与积累。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72mol·L-1的酒石酸铵是培育菌根化石斛苗的最适宜浓度。
平衡施肥毛竹林叶片营养与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回归分析
郭晓敏 牛德奎 范方礼 陈防 张过师 周裕新 张斌
. 2007, 43(zk):  53-57. 
摘要 ( 817 )   HTML   PDF (137KB) ( 6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奉新县平衡施肥毛竹林的叶养分含量与土壤肥力及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集约经营竹林毛竹叶片养分含量变化规律与一般竹林基本一致。I度竹嫩叶的N、P、K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他各度竹;Ca、Mg、S含量随竹龄增大而增大;微量养分元素Mn、Zn含量随竹龄变小而减少。土壤中影响竹叶N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是有机质、速效P、活性酸、速效N和全K。土壤中影响竹叶P素含量的因子按其与竹叶中P含量的相关关系从大到小排序为:活性酸>盐基代换量>速效K>全K>速效Ca>速效P>速效N>pH值。影响竹叶中K含量的因子主要是全N、速效N、速效P、全K及活性酸,它们与竹叶中K含量的相关关系从大到小排序为:速效P>全K>速效N>活性酸>全N。施肥能快速补充竹叶养分,是竹林持续经营的保障。
杨树人工林连作地力维持技术的探讨
刘福德;姜岳忠 王华田 王迎 孔令刚
. 2007, 43(zk):  58-64. 
摘要 ( 723 )   HTML   PDF (183KB) ( 8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田间试验方法,对山东省莒县沭河流域杨树多代经营人工林产区不同林地间作农作物、林地抽沙换土、杨树人工林品种间轮作等措施对杨树人工林多代连作地力维持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抽沙换土有利于胸径和树高生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Cu、Zn、Mn的含量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1.55倍、2.05倍和1.24倍;主伐更新更换不同品种以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3年保持增长,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3.18~23.91倍、3.40~28.71倍和0.71~2.80倍;林地间作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Fe、Mn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1.38~3.39倍、1.28~7.73倍和0.79~3.11倍。间作林地的胸径和树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25%~37.84%和8.17%~29.12%。
哈尔滨市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评价
陈立新 赵淑苹 段文标
. 2007, 43(zk):  65-71. 
摘要 ( 709 )   HTML   PDF (166KB) ( 6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调查分析方法,研究哈尔滨市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重金属(Cd、Hg、Pb和Cr)污染状况,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绿地土壤4种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污染,其中以汞污染最为严重,达到了重污染;其次是铅和镉,铬的污染较小;不同绿地功能区污染状况不同,其中公共绿地镉和汞污染较重,道路交通绿地铅污染较重,市郊农业区铬含量相对较高;用综合污染评价方法得出重金属污染由重到轻的顺序为:公共绿地>居住绿地>道路交通绿地>市郊农业区>生产绿地;哈尔滨市绿地土壤汞污染主要来源是工厂和交通尾气的大气降尘,其中荧光灯是汞的污染来源之一。
7种滨藜的解剖结构及C4光合特征
王玉魁 闫艳霞 慈龙骏 王保平 崔令军 杨超伟
. 2007, 43(zk):  72-76. 
摘要 ( 703 )   HTML   PDF (206KB) ( 8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从北美洲引进的7种滨藜3年生叶片的解剖结构观察、δ13C值测定及光合特征分析表明:7种滨藜均具有花环结构,其叶肉细胞呈栅栏状,与维管束鞘细胞相连;在干旱沙漠环境(甘肃民勤)和相对湿润条件下(河南原阳)生长,δ13C值均在-13‰~-16‰之间;植物生长季节,7种滨藜的光饱和点为1603~218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0.0495~0.0718molCO2.mol-1photons。证明引进的7种滨藜均为C4植物,其光合作用途径没有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综合评述
侵蚀条件下土壤性质对团聚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琪 方海兰 史志华 李朝霞 蔡崇法
. 2007, 43(zk):  77-82. 
摘要 ( 620 )   HTML   PDF (158KB) ( 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稳定性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综述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相关的土壤团聚机制、侵蚀过程中的破坏机制以及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土壤化学性质。这些土壤性质主要有:土壤有机质、铁铝氧化物、交换性钠及土壤矿物学性质等。
问题讨论
森林土壤氮素有效性的野外估测方法
陈伏生 曾德慧 范志平 赵琼
. 2007, 43(zk):  83-88. 
摘要 ( 651 )   HTML   PDF (166KB) ( 7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野外估测森林土壤N有效性的常用方法,包括埋袋法、PVC顶盖埋管法、离子交换树脂袋法、树脂芯法、15N同位素法和生态系统N收支估算法。同时指出,传统的以土壤N矿化为N循环核心的理论受到挑战,新的理论体系中,把解聚合、植物-微生物竞争、微环境的作用作为N有效性估测的关键,为此,以上研究方法均存在局限性,N有效性的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上海新建绿地的土壤质量现状和对策
方海兰;陈玲 黄懿珍 张琪 奚有为 赵晓艺
. 2007, 43(zk):  89-94. 
摘要 ( 775 )   HTML   PDF (139KB) ( 9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上海新建的18块绿地319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显示,上海新建城市绿地土壤质量存在以下一些共性:pH呈碱性或强碱性;电导率(EC值)和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密度偏高,42.45%的土壤大于1.35Mg·m-3;土壤通气性差,83.2%的土壤通气孔隙度<5%;土壤阳离子含量适中,其中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低,但速效钾含量适中;土壤质地基本为壤质土。土壤质量是限制上海新建城市绿地植物生长和生态景观效果发挥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针对上海城市土壤存在问题,建议从城市土壤标准建立、采样方法、测试方法、植物营养平衡、土壤安全性、土壤改良与废弃物利用、管理对策等几个方面提高城市绿地的土壤质量。
研究简报
毛竹林凋落物养分状况的林型变异特征
高志勤;傅懋毅
. 2007, 43(zk):  95-100. 
摘要 ( 617 )   HTML   PDF (150KB) ( 6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退耕还林区林草复合模式土壤养分动态
杨丁丁;罗承德 宫渊波 梁剑
. 2007, 43(zk):  101-105. 
摘要 ( 636 )   HTML   PDF (155KB) ( 7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川洪雅县3种植被模式的土壤入渗性能
许秀丽;罗承德 宫渊波 杨朝俊
. 2007, 43(zk):  106-109. 
摘要 ( 1134 )   HTML   PDF (136KB) ( 6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土壤微生物对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响应
张健 朱天辉 刘子雄
. 2007, 43(zk):  110-113. 
摘要 ( 634 )   HTML   PDF (121KB) ( 6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