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2-12-25
论文
六盘山南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
刘延惠;王彦辉;于澎涛;熊伟;郝佳;张晓蓓;徐丽宏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9.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01
摘要 ( 308 )   HTML   PDF (759KB) ( 7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造林措施和林龄对宁夏六盘山南部不同坡向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 造林后,各坡向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其对造林干扰的敏感程度随土层加深而减弱; 在阳坡半阳坡,造林10年后的幼龄林0~4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96.33 t·hm-2)仍低于灌丛(122.12 t·hm-2),造林20年后的中龄林(189.27 t·hm-2)已高于灌丛,说明土壤碳库已得到恢复; 在阴坡半阴坡,幼龄林和中龄林的土壤碳密度分别为192.37和222.03 t·hm-2,均低于天然次生林(256.64 t·hm-2),说明造林20年后土壤碳库仍未恢复; 阳坡半阳坡林地在造林后第8年0~45 cm土层有机碳含量降至最低,相对阳坡灌丛(32.13 g·kg-1)的降幅为3.72 g·kg-1,需在造林后第16年才能恢复到造林前的灌丛水平; 阴坡半阴坡林地在造林后第16年降至最低,相对阴坡次生林(66.30 g·kg-1)的降幅为22.77 g·kg-1,需在造林后第32年才能恢复到造林前次生林水平; 阴坡造林后,其土壤有机碳比阳坡损失量大,损失期长,恢复较慢,但阴坡土壤碳库的绝对值在任何林龄阶段都高于阳坡,说明阴坡森林土壤的碳储存能力高于阳坡; 在阳坡半阳坡灌丛采用扰动较弱的稀植造林时,造林后第10年0~45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1.05 g·kg-1,虽仍低于灌丛(35.55 g·kg-1),但却远高于扰动较强的全面整地后常规密度造林(23.17 g·kg-1)。

太湖岸带湿地不同植被覆被条件下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异质性
李伟;崔丽娟;张守攻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0-15.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02
摘要 ( 199 )   HTML   PDF (1066KB) ( 4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种子萌发法研究太湖岸带湿地4种不同覆被类型(A:酸模岸带;B:灌草岸带;C:农作物岸带;D天然芦苇岸带)下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试验中共萌发30种植物, 2010年4,8, 11月分别萌发21, 16, 18个物种,其中以1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010年4月,8月与11月种子库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其种子储量分别达到(2 093±948.55)粒·m-2,(1 173±897.01)粒·m-2,(1 100±623.50)粒·m-2。除了类型D外,A,B,C 3种类型土层中种子库储量皆以4月最高,其种子库储量分别为(1 040±526.91)粒·m-2,(4 853±1 681.91)粒·m-2,(1 360±586.55)粒·m-2。太湖岸带湿地种子库密度季节动态表现为春季(4月)最多,其次为夏季(8月),秋季(11月)最少。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岸带湿地种子库在维持地表植被植物多样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为太湖岸带湿地的保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毛竹维管束的截面形态及变异规律
尚莉莉;孙正军;江泽慧;刘杏娥;杨淑敏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6-21.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03
摘要 ( 274 )   HTML   PDF (3574KB) ( 7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竹材由维管束和基本组织组成,维管束是其主要承重单元,也是连接微观到宏观性能的重要环节。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LCSM)技术准确地测定毛竹不同部位维管束面积,并研究内、外层维管束的面积变异规律。结果表明: 毛竹维管束的面积为0.038 3~0.246 2 mm2; 毛竹维管束从竹青到竹黄按截面形态可分成内层和外层,两部分差异明显; 外层维管束面积随维管束形态的增大大体呈增加趋势,而内层维管束面积变化趋势不明显。

铅锌尾矿区15种植物的生长及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
陈益泰;施翔;王树凤;李江川;孙宇剑
林业科学. 2012, 48(12):  22-30.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04
摘要 ( 224 )   HTML   PDF (930KB) ( 5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废弃的铅锌尾矿库进行人工植被恢复试验,对3年生15种植物修复铅锌矿尾矿的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参试植物出现叶片黄化、提早落叶或停止生长现象。株高和基径增长率、根系生长、生物量等种间差异显著。根系生长深度受到抑制,最大侧根长、细根长度比例和根系生物量比重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桤木、紫穗槐、截叶胡枝子、紫花苜蓿4种固氮植物叶片受害轻微,均有根瘤出现。火炬树、夹竹桃叶片受害程度较低,相对生长率较高,单株生物量较大。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因植物种类、部位、金属种类不同而不同。植株不同器官Pb和Zn浓度高低总趋势为根>茎,部分树种Zn浓度表现为茎>根。在15种参试植物中,截叶胡枝子单位面积地上部Pb和Zn积累量均最高,分别为65,199 mg·m-2,其次为紫穗槐,Pb和Zn积累量分别为43,127 mg·m-2。筛选出综合表现较佳的紫穗槐、截叶胡枝子、火炬树、夹竹桃、桤木、盐肤木、紫花苜蓿和加拿大紫荆等8种植物,它们是铅锌尾矿库植被恢复的适宜材料,其中固氮植物应用潜力较大。

沙冬青根瘤的组织、超微结构及糖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何恒斌;王华;贾桂霞
林业科学. 2012, 48(12):  31-38.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05
摘要 ( 202 )   HTML   PDF (6048KB) ( 6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沙冬青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仅有的2种常绿阔叶灌木之一,能够与根瘤菌形成根瘤。研究表明,沙冬青成熟根瘤表现出"无限型"根瘤的典型特征,由根瘤顶端到底部依次为: 无根瘤菌的分生组织区(Ⅰ区)、细胞开始分化的侵染区(Ⅱ区)、固氮区(Ⅲ区)和老化区(Ⅳ区)。沙冬青根瘤除Ⅰ区分生组织外,由外向内依次为:皮层、内皮层、维管束、薄壁细胞层和侵染组织。沙冬青正常根瘤属于典型的胞内侵染方式,畸形根瘤侵染格局却呈现出胞间侵染的特点。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沙冬青根瘤的Ⅱ-Ⅲ过渡区呈现多样化细胞,表现出丰富的细胞学过程:1)根瘤菌被释放后,寄主细胞启动类菌体周膜的装配过程,内质网将合成的膜物质以小泡的形式向根瘤菌周围运输,形成完整的类菌体周膜,类菌体周膜继而发生融合、扩大,将多个根瘤菌包被在同一个周膜中; 2)相比于其他区域,Ⅱ-Ⅲ区的侵染细胞中存在较多的淀粉粒; 3)相邻的侵染细胞间存在较为丰富的胞间连丝。糖蛋白细胞定位显示, 在沙冬青根瘤薄壁细胞中,糖蛋白层位于细胞内壁表面,结构比较疏松。细胞被侵染后,在侵染细胞间隙或者侵染细胞与非侵染细胞间隙,有大量的糖蛋白颗粒附着在细胞壁外侧,并有少数游离在细胞间隙。

黑松未成熟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李清清;叶建仁;朱丽华;吴小芹
林业科学. 2012, 48(12):  39-44.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06
摘要 ( 209 )   HTML   PDF (2713KB) ( 4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建立黑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研究基本培养基、2,4-D和6-BA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探讨ABA和PEG对体细胞胚成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添加4 mg·L-12,4-D +2 mg·L-16-BA的DCR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33%; 在添加30 mg·L-1 ABA +25 g·L-1 PEG的培养基DCR上,每克愈伤组织体细胞胚数量达72个,体细胞胚的萌发率为63.8%、植株转化率为43.5%,高质量的黑松体胚能提高体胚萌发率和植株转化率,再生植株1个月移栽成活率为50%。该研究可为抗病黑松的快速大规模繁殖提供一条新途径。

南岭山地伯乐树天然种群和人工种群遗传多样性比较
梁艳;徐刚标;张合平;吴雪琴;申响保;王爱云
林业科学. 2012, 48(12):  45-52.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07
摘要 ( 200 )   HTML   PDF (1431KB) ( 5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价伯乐树迁地保护林的遗传完整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南岭山地伯乐树2个人工种群和4个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7条引物共检测出86个条带,其中62条为多态条带; 各种群多态条带百分比(PPB)和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POP)分别为36.05%~53.49%和0.204 0~0.307 9; 天然种群PPB和HPOP分别为70.93%和0.388 2,高于人工种群(PPB=53.49%,HPOP=0.294 1)。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天然种群的遗传分化(ΦST=0.340 7)明显高于人工种群(ΦST=0.224 8)。研究结果认为,伯乐树在物种水平和种群水平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已建立的迁地保护种群不能有效地保护南岭地区天然种群的遗传完整性,建议营建人工迁地保护种群尽可能地从多个不同种群中收集种质材料。

根域限制对牡丹叶片碳代谢的影响
刘晓娟;朱丽娟;杨秋生;栗燕
林业科学. 2012, 48(12):  53-57.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08
摘要 ( 202 )   HTML   PDF (643KB) ( 4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洛阳红’牡丹为材料,研究根域限制(盆栽)对牡丹叶片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域限制能显著降低牡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根域限制下,牡丹叶片中SPS和AI活性的降低表明其源强和库强都受到抑制。盛花期之前,牡丹叶片中蔗糖、淀粉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大田栽培); 从盛花期到开花后期,库强拉动蔗糖运输到库器官的动力不足,淀粉水解少,蔗糖、淀粉在叶片中累积; 盛花前后己糖变化平稳,含量总体低于对照。库强小是牡丹Pn降低的主要原因,还与叶面积小和碳水化合物在叶片中的累积有一定的相关性。

野生欧李营养生长性状聚类分析及其与果实矿质营养吸收的关系
任艳军;马建军;杜彬;张立彬;于凤鸣
林业科学. 2012, 48(12):  58-63.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09
摘要 ( 188 )   HTML   PDF (850KB) ( 4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燕山山脉野生欧李实生群体为试材,采用系统聚类和双变量相关的分析方法,研究同一生境条件下野生欧李营养生长性状和果实矿质营养吸收的多态性并进行聚类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欧李生物群体变异类型丰富,在叶果形状、大小、颜色、干鲜质量、含水百分率、果实成熟期以及叶果矿质元素含量等方面表现出差异较为明显的遗传形态和生理特征; 聚类结果划分为2大类,一类为小叶小果型,另一类为大叶大果型,其中在叶果含水百分率、果实干鲜质量、果实横径大小以及叶果中Ca,K元素含量等指标上2类之间差异极显著;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Fe元素外,果实中Ca,K,Mg,Zn,Mn等主要营养元素与叶果的营养生长性状相关指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野生欧李叶片和果实的形状大小、干鲜质量、含水百分率等性状指标可以表征欧李果实中矿质营养吸收的代谢水平。

2种昆虫病原线虫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控制力测定
张彦龙;杨忠岐;王小艺;吴成进;马生福;陆之贵
林业科学. 2012, 48(12):  64-70.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10
摘要 ( 245 )   HTML   PDF (1109KB) ( 4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防治松褐天牛的可行性,在室内模拟松褐天牛的自然状态的条件,利用以上2种线虫对松褐天牛3 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拟合控制效果方程。结果表明: 在3 ,4 ,5,6万条·mL-1的剂量下经过7天,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可致死松褐天牛3 龄幼虫的百分比分别为41.11%,51.11%,53.33%,82.22%,而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可致死松褐天牛3 龄幼虫百分比分别为35.56%,51.11%,51.11%,74.44%。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的起效速度要比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快,二者的致死峰值主要集中在第1—3天。由TDM模型求得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在第1—7天的LC50分别为52 888 176,147 128.61,25 953.95,17 915.36,14 964.30,12 968.78,11 663.99 mL-1; 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在第1—7天的LC50分别为326 212.05,29 566.51,14 474.38,13 934.78,12 234.89,10 531.74,9 543.33 mL-1。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以4,5,6万条·mL-1的剂量处理时的LT50分别是6.70,4.97,3.98天; 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以5,6 万条·mL-1的剂量处理时的LT50分别为5.39,4.06天。试验结果表明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异小杆线虫WG品系的线虫对松褐天牛的低龄幼虫有较高的毒性,为进一步进行野外防治提供了依据。

电刺激后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及其抗微生物肽组分的动态恢复
肖向红;马建章;苗慧敏;申屠德君;张晶钰;柴龙会
林业科学. 2012, 48(12):  71-76.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11
摘要 ( 186 )   HTML   PDF (2227KB)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排空后,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其皮肤分泌物,分析皮肤分泌物及其中抗菌肽谱的动态恢复规律。结果表明:电刺激排空后的第0~21天时间范围内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总量的恢复呈递增趋势; 高效液相色谱显示不同时间收集的皮肤分泌物的组分差异不显著(P > 0.05,n = 5),但各组分恢复的时间并不同步; 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恢复较快的2个组分峰成分进行抑菌试验,发现2组分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用ESI-MS/MS对2组份进行质谱鉴定,确定其氨基酸序列。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中抗微生物肽的恢复表达优先于其他多肽,该免疫防御策略可为东北林蛙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提供保证。

开放小室测定刨花板VOCs的散发特性
曹连英;沈隽
林业科学. 2012, 48(12):  77-82.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12
摘要 ( 201 )   HTML   PDF (662KB) ( 3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室内建材有机挥发物(VOCs)的散发情况,本文给出开放小室测定刨花板VOCs散发特性参数(刨花板内初始VOCs平均浓度、分离系数)和对流传质系数的模型及计算方法,并以黑龙江省某两厂生产的刨花板P1和P2为例,给出其释放参数的估计,讨论温度对该种板材释放参数的影响。本文可为建材筛选、VOCs散发性能评价、室内空气质量评定与预测提供一种方法。

竹纤维生物膜载体接触氧化法处理混合废水试验
褚淑祎;肖继波;张立钦;陈斌
林业科学. 2012, 48(12):  83-88.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13
摘要 ( 192 )   HTML   PDF (877KB) ( 5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浙江临安横畈镇污水处理厂厌氧池出水效果,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气水比对CODCr,NH4+-N,T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 竹纤维生物膜载体反应器12天内即完成挂膜启动; HRT在8~15 h范围内,随着HRT增加,CODCr处理效果增强; HRT对NH4+-N,TN和TP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 试验范围内气水比对CODCr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NH4+-N和TN的去除率随气水比的增加显著降低,分别从91.46%和46.12%降低至69.21%和36.43%,TP去除率则随气水比增加从29.18%升高至36.40%。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曝气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对CODCr处理效果更好、耐冲击负荷能力更强。因此,采用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对活性污泥曝气池进行升级改造是可行的。

酚醛树脂改性对管胞细胞壁力学性能的影响
黄艳辉;费本华;余雁;赵荣军;王小青
林业科学. 2012, 48(12):  89-92.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14
摘要 ( 210 )   HTML   PDF (1055KB) ( 5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溶性低分子质量酚醛树脂处理杉木试样,使用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对其管胞细胞壁的弹性模量和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处理试样管胞细胞壁的平均弹性模量和硬度比对照试样分别增加了32.94%和32.93%。使用紫外显微分光光度计分析得知,处理试样管胞细胞壁的吸光度远高于对照试样,说明低分子质量的酚醛树脂能够扩散进入到纳米级孔隙的杉木管胞细胞壁S2层内,并最终引起细胞壁力学性质的增加。

综合评述
针叶树小蠹对非寄主挥发物的嗅觉识别和行为反应研究评述
宋丽文;李兴鹏;张健;陈越渠;左彤彤
林业科学. 2012, 48(12):  93-100.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15
摘要 ( 223 )   HTML   PDF (775KB) ( 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叶树小蠹在扬飞扩散过程中,要有效地依靠嗅觉机制鉴别寄主和非寄主植物的气味,以便在行为反应方面快速定位寄主,降低不利因素对种群的影响。不同的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可以从生境、树种及个体水平上发挥不同的驱避作用。综述非寄主挥发物的范畴和作用、小蠹虫的嗅觉识别及行为反应,提出加强国内针叶树小蠹非寄主挥发物研究与开发的方向,以期为小蠹虫综合管理技术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简报
南京城郊栎林与草地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
庄家尧;杨静;李垚;张金池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01-108.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16
摘要 ( 197 )   HTML   PDF (1230KB) ( 4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陕北黄龙山林区景观格局动态
李敏;赵鹏祥;郝红科;杨延征;袁飞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09-115.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17
摘要 ( 206 )   HTML   PDF (3105KB) ( 4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育和冷层积过程中色木槭种子发芽能力与ABA含量的变化
杨玲;沈海龙;张振全;张军保;张鹏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16-121.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18
摘要 ( 202 )   HTML   PDF (843KB) ( 4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分胁迫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桑树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黄小辉;刘芸;李佳杏;熊兴政;尹小华;陈阳;秦俭;黄先智;杜英武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22-127.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19
摘要 ( 264 )   HTML   PDF (887KB) ( 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4种水势测定方法的比较及可靠性分析
柏新富;卜庆梅;谭永芹;朱建军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28-133.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20
摘要 ( 1527 )   HTML   PDF (855KB) ( 1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株绿僵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张亚波;吴盼盼;王鹏;刘剑;徐天森;王浩杰;舒金平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34-140.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21
摘要 ( 245 )   HTML   PDF (1443KB) ( 4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白山高山草甸植物-传粉昆虫相互作用网络可视化及格局分析
郭彦林;孟庆繁;高文韬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41-147.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22
摘要 ( 220 )   HTML   PDF (6395KB) ( 4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加压蒸汽热处理柞木化学组分变化的比较
丁涛;顾炼百;刘翔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48-152.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23
摘要 ( 212 )   HTML   PDF (689KB) ( 4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落叶松种间及其杂种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评价
孙晓梅;楚秀丽;张守攻;刘君良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53-159.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24
摘要 ( 219 )   HTML   PDF (801KB) ( 5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物新品种与良种
杨树抗硫新品种‘普瑞’
万贤崇;张存义;冯锦霞;白坤栋;程国华;张兆欣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60-160.  doi:10.11707/j.1001-7488.20121225
摘要 ( 248 )   HTML   PDF (178KB) ( 5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普瑞’是从欧美107杨速生丰产林中自然选择得到的,除具有普通107杨的生长习性外,还具有抗二氧化硫有毒气体的特性,适宜种植在华北、长江以南酸雨地区,以及高二氧化硫污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