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科学,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8-01-25
论文及研究报告
生态土地分类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前景
徐化成,郑均宝,秦勇,王伯英
林业科学. 1998, 34(1):  1-8. 
摘要 ( 863 )   HTML ( 3 )   PDF (896KB) ( 6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态土地分类是随着景观生态学的进展与土地调查工作的开展而发展到世界规模的。生态土地分类的基本原理是,把土地视为一个景观,而景观无论在其各种属性之间,也无论在其各种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生态土地分类的基本特点是对地域空间实体的区分,随着类等级由上向下,所划分的与一定比例尺相联系的土地单元在地域上越来越小。当前各国的生态土地分类的级别体系有向统一化和多级化的发展趋势。基于在河北省平山县卸甲河流域的个例研究,我们提出的分类系统包括三级,即土地系统、土地组合和土地类型,并分别对每一级给出相应的定义、评定标准和命名原则。在该流域的范围内,划分了8个土地系统,对于每一个系统分别划分了若干个土地组合和土地类型。

湿地松容器苗稳态营养与土壤矿化作用的研究*
贾慧君,郑槐明,李江南,万细瑞
林业科学. 1998, 34(1):  9-17. 
摘要 ( 789 )   HTML ( 3 )   PDF (1078KB) ( 60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稳态营养理论与技术对塑料薄膜袋湿地松芽苗进行营养物相对添加速率0、5.3%、6.4%、7.5%4种施肥处理(简称0、5.3、6.4、7.5处理)。测量苗木地径、株高(茎干长度)、株干重,得到6.4处理比0处理分别提高14.9%、24.5%、39.6%,统计学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6.4处理苗木生长最佳。定量分析试验前、后根介质有效养分含量、苗体营养元素累积等,得到6.4最优处理的效果集中体现在苗体N、P、K元素累积量比0处理分别提高79.4%、58.5%、41.9%;系统N、P、K、Ca、Mg元素增加量比0处理分别提高32.3%、56.9%、36.1%、92.2%、25.3%,土壤N、P、K营养物通量密度分别提高23.7%、36.3%、30.7%;土壤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试验初提高403%、45.5%、40%、144.5%。表明较适宜的营养物相对添加速率不仅促进苗木最佳生长,而且对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营养物通量密度,以及提高营养物利用率也是适宜的。对稳态矿质营养促进土壤矿化作用机理及其先进性进行了讨论。

深圳福田白骨壤红树林生物量和能量研究
林鹏,胡宏友,郑文教,李振基,林益明
林业科学. 1998, 34(1):  18-24. 
摘要 ( 1390 )   HTML ( 6 )   PDF (465KB) ( 6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探讨了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56年生白骨壤群落的生物量、生长量及能量分布。结果表明:该群落现存生物量为16583.88g/m2,其中地上部占66.78%,地下部占33.22%。年增长量(1993)为1149.8g/m2。植物体各组分热值含量变化范围在16.1~18.22KJ/g,其中以树干材热值含量居最高,而中根最低;群落能量现存量为291839KJ/m2,其中地上部占68.51%,地下部占31.49%;群落年增长能量存留量(1993)为20213KJ/m2

毛竹纸浆竹林施用氮磷钾肥料效应的研究*
顾小平,萧江华,梁文焰,林阳峰,张川
林业科学. 1998, 34(1):  25-32. 
摘要 ( 788 )   HTML ( 1 )   PDF (769KB) ( 57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施肥与毛竹纸浆林新竹产量相对生长率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肥料主效应的分析,明确了本次试验氮、磷、钾三因素对毛竹新竹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对两因素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氮、钾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而氮磷、磷钾间的交互效应不明显。模型经微机模拟寻优,氮、磷、钾因素取95%置信域的高产施肥组合方案为:尿素325.5~413.5kg/hm2,过磷酸钙208.5~295.5kg/hm2,氯化钾198~267kg/hm2。并对其相应的经济效益作了分析。

马尾松纸浆商品用材林生物量变化规律和模型研究
丁贵杰,王鹏程,严仁发
林业科学. 1998, 34(1):  33-41. 
摘要 ( 767 )   HTML ( 0 )   PDF (596KB) ( 5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预测马尾松纸浆商品材生物量和确定最佳利用时间,用12块样地108株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不同林龄林分径阶生物量标准木,建立了单株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各种规格商品材生物量预测方程。用各类试验林和解析木资料建立了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经检验,生物量和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依据生物量和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编制了6种不同造林密度、14~20指数级林分主要测树因子、林分树干和各种规格商品材生物量的生长过程表。使经营单位可根据利用单位的要求,调整造林密度和经营方式及最佳利用时间。分析了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各种生物量的生长和结构变化规律。

针尾姬蜂族一新属一新种*(膜翅目:姬蜂科  栉足姬蜂亚科)
王淑芳,阎家河
林业科学. 1998, 34(1):  42-44. 
摘要 ( 759 )   HTML ( 1 )   PDF (674KB) ( 5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寄生杨潜叶叶蜂Messa taianensis Xiao et Zhou(叶蜂科Tenthredinidae,小黑叶蜂亚科Heterarthrinae)幼虫的一种重要天敌。经鉴定这种天敌隶属于栉足姬蜂亚科Ctenopelmatinae针尾姬蜂族Pionini中的一新属一新种。现命名为杨潜姬蜂Celata populus Wang。

城市空气污染物SO2和Pb在大球蚧及其寄主国槐体内积累的研究*
谢映平,薛皎亮,刘红霞,刘贤谦,李景平
林业科学. 1998, 34(1):  45-49. 
摘要 ( 756 )   HTML ( 0 )   PDF (423KB) ( 5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两种大球蚧: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Shinji)和皱大球蚧Eulecanium kuwanai Kanda在国槐Sophora japonica上种群密度变动规律,用分析化学的方法测定了城市空气中SO2和Pb在虫体和树体内的累积量。结果表明:(1)蚧虫密度变动受街道交通车辆污染影响显著,虫口增长与街道车流量成正相关,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YI=-30.508+0.0441Xb,相关系数r=0.895**(I代表虫口, b代表汽车)。(2)从市区中心向郊外方向延伸,蚧虫密度从高向低呈现三个密度波动水平,恰与城市污染的递减梯度趋势相吻合。(3)城市空气中SO2和铅尘可在树体和虫体内积累。在污染区树体内S和Pb含量最高值分别达1.92g/kg和6.80mg/kg;在虫体内Pb含量达5.10mg/kg。污染物被吸收和积累量与该区域交通车流量呈直线相关,与虫口密度变动趋势也呈正相关。研究认为,蚧虫对污染物的吸收和一定范围内的忍耐性是它对城市污染抗性的一个标志,由此从“蚧虫-寄主-天敌”的生物链角度说明了蚧虫增长的原因。

蛋肚倍蚜春迁蚜形态、生物生态学特性及丰产性能的研究*
田泽君,颜永碧,夏定久,李治国
林业科学. 1998, 34(1):  50-57. 
摘要 ( 685 )   HTML ( 0 )   PDF (886KB) ( 4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叶上致瘿成倒卵壮肚形倍的蛋肚倍蚜(Kaburagia ovatirhustcola Xiang)春迁蚜(具翅性母)的形态特征、生活周期、冬寄主藓类植物、自然分布地理环境、人工培育的产品质量水平。

枣树昆虫群落结构及其综合治理效果研究
师光禄,刘贤谦,王满,郭耀荣,李连昌
林业科学. 1998, 34(1):  58-64. 
摘要 ( 797 )   HTML ( 0 )   PDF (880KB) ( 5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1994~1996年的系统调查,在调查区,作者发现枣树害虫41种,分属于5目22科;天敌40种,分属于8目25科。用最优分割法将枣树昆虫群落按枣树的物候期分为休眠期、萌芽展叶期、开花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着色成熟期5个阶段。用主分量分析法分析了各阶段的群落特征及优势种,论述了各阶段害虫———天敌的种群变化特征。通过综合治理园与常规防治园的分析比较,综合治理园昆虫的总物种数比常规防治园增加0.4倍,天敌物种数增加1.5倍,益害比扩大11.16倍,多样性和均匀度分别提高1.12倍和0.67倍。从优势度指数比较得知,常规防治园是综合治理园的3.4倍。综合治理园不但控制了害虫,而且保护了天敌,提高了自然调控能力;常规防治园在防治害虫的同时,大量杀伤了天敌,主要害虫会再猖獗,次要害虫如蚧类和螨类逐年上升,成为危害枣树的优势种。

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动态及稳定性研究
张真,吴东亮,王淑芬
林业科学. 1998, 34(1):  65-72. 
摘要 ( 684 )   HTML ( 0 )   PDF (771KB) ( 5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松毛虫一个暴发周期中不同发生类型区内松林林冠层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及其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平均多样性特别是潜伏期多样性越大,群落越稳定,食叶类群多样性对整个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起重要的作用。捕食类群对刺吸类群控制作用较大,而寄生类群对食叶类群的控制作用较大。中性昆虫在群落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松毛虫不同发生阶段中,上升阶段多样性最大,如此时多样性足够大,可有效地抑制松毛虫的暴发,否则松毛虫将在竞争中占优势地位,数量猛增,导致大发生。通过研究认为,群落中并联形式的多样性可增加系统的冗余和负反馈作用,导致系统的稳定性;而串联形式的多样性不能导致系统的稳定性。

材性改良研究*Ⅶ.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密度性状早期选择研究
潘惠新,黄敏仁,阮锡根,王明庥
林业科学. 1998, 34(1):  73-80. 
摘要 ( 731 )   HTML ( 0 )   PDF (608KB) ( 5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密度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木材密度性状幼-成相关及早期选择研究。单性状总平均木材密度(ρc)最佳早期选择林龄为5~6年,早期选择的遗传增益为8.72%~9.71%,早期选择的年效率为152.17%~141.30%。多性状指数法早期选择的最适林龄为第5年;构建指数的主要性状为总平均木材密度(ρc)、年轮密度(ρr)及早材密度(ρe)等3个木材密度性状;在第5年应用最佳选择指数I=2.2791ρc+1.1088ρr+1.1589ρe进行选择时(i=2.06),早期选择的遗传增益为0.1142g/cm3,比成熟期第10年单性状直接选择的遗传增益高151.65%。

木材商品分类、分等专家系统
赵有科
林业科学. 1998, 34(1):  81-89. 
摘要 ( 716 )   HTML ( 0 )   PDF (592KB) ( 66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系统通过对木材分类的研究,并依照我国原木、锯材分等国家标准,运用Prolog语言,建立了木材分类、分等的专家系统WCGS(Wood Clasfying and Grading System)。该系统能:①对木材分类、分等; ②检索木材的物理、力学等性能指标; ③用于商品材的管理,即按管理人员要求统计期限、等级,统计汇报原木或锯材的材积、价值等,便于管理人员管理。

综合评述
林隙(GAP)干扰研究进展
臧润国,徐化成
林业科学. 1998, 34(1):  90-98. 
摘要 ( 831 )   HTML ( 3 )   PDF (766KB) ( 5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森林循环的理论、自然干扰的概念、林隙的一般特征和林隙干扰的时空格局。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干扰形成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林隙的大小、形成年龄、形成方式以及形成木的特征是研究林隙特征的重要参数,虽然不同森林群落中,林隙干扰的频率和程度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不同,但大多数森林的年平均干扰率是在1%左右。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大、小型干扰的比例不同。小型林隙干扰与大型灾难性干扰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组合,就形成了不同森林景观的时空变化格局。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刘东来,李一清
林业科学. 1998, 34(1):  99-112. 
摘要 ( 693 )   HTML ( 0 )   PDF (1227KB) ( 5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维持人类生存,人类与自然间的关系必须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然而不幸的是人类已把其自身与自然有限能力的关系置于一种危险的不平衡的境地。许多自然资源已经耗用到灭绝的程度。此外,自然对废物的同化能力实质上已经受到损害。造成环境上的告急。事实上,人类已对自身的生存造成威胁。因此,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头等大事。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促进和实施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视为当今世界保护自然的一项主要措施。靠现有的和传统的保护方式如建立保护区进行保护是难以成功的。因而,采用一种综合的方式,把在生态上的可持续性与人类需要、建立保护区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相互补充。这样一种综合方式将引导人类———各行各业各层次的人和一切生物进入一种与他们的环境和谐、相互支持和相互有益关系之中。

外担子菌属真菌的研究综述
张星耀
林业科学. 1998, 34(1):  113-120. 
摘要 ( 714 )   HTML ( 0 )   PDF (699KB) ( 5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真菌的寄主植物及其症状、寄生性及致病机理、形态学、生活史、寄主与病原关系的超显微构造、培养性状、生理学性质及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在分类学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做了综述。外担子菌属的真菌在亚洲、北美、欧洲及大洋洲都有分布,世界记载约有50种,引起5科木本植物的细胞增生性和肥大性病害,其症状类型多,这可能与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有关;该菌的生活史还不太清楚;其担孢子和分生孢子萌发后,芽管可以从气孔、伤口侵入或者从表皮直接侵入寄主叶组织,菌丝存在于寄主细胞间隙,产生吸器状构造;本属菌的分类依据因研究者不同而异;近年对本属菌的DNA碱基GC含量以及28SrDNA-PCR-RFLP的研究结果体现了本属菌的系统分类学的发展趋势。

问题讨论
CVP在木材运输车辆调度中的应用
刘本锡
林业科学. 1998, 34(1):  121-128. 
摘要 ( 1246 )   HTML ( 0 )   PDF (424KB) ( 50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材企业管理内容繁杂,且涉及面广,车辆调度目前仍然采用经验判断及手工计算方法,导致效率低,差错多。为了提高运输生产率和降低运输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采用CVP技术,给出各车型在各类不同道路上的盈亏平衡产量和盈亏平衡点收入,建立一个能表征该运输系统性能的数学模式。并借助电子计算机计算分析,确定运材企业车辆最佳调度方案及经营安全率,能为企业目标管理提供准确的预测数据和高质量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