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元臣, 苏山玉, 刘苹, 张玉晓, 张坤朋, 王景顺. 栎空腔瘿蜂虫瘿内天敌调查及其优势天敌生物学特性[J]. 林业科学, 2019, 55(2): 137-142. |
[2] |
王浩, 石娟, 骆有庆, 盛茂领, 周丰, 郑子金. 我国松树蜂(膜翅目:树蜂科)天敌调查及寄生性天敌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J]. 林业科学, 2018, 54(3): 91-96. |
[3] |
王姣, 周国英, 苏圣淞, 何苑皞, 董文统, 张茜, 刘君昂. 越南黄檀锈菌与锈菌瘿蚊关系[J]. 林业科学, 2017, 53(7): 105-110. |
[4] |
杨忠岐, 克热曼·赛米, 曹亮明, 岳朝阳. 寄生吐伦球坚蚧(半翅目:蚧科)的蚧盾金小蜂属一新种(膜翅目:金小蜂科)[J]. 林业科学, 2017, 53(11): 114-119. |
[5] |
温小遂, 廖三腊, 唐艳龙, 杨忠岐. 释放花绒寄甲卵防治松褐天牛技术[J]. 林业科学, 2017, 53(10): 133-138. |
[6] |
黄翠琴. 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的控害潜能[J]. 林业科学, 2016, 52(11): 157-164. |
[7] |
李会平, 黄秋娴, 王婧, 李雯. 应用白僵菌防治美国白蛾的潜力[J]. 林业科学, 2015, 51(9): 65-70. |
[8] |
刘卫敏, 谢映平, 薛皎亮, 张艳峰, 田芬, 杨钤, 吴俊, 唐喜军, 耿以龙, 张英伟, 赵常胜. 日本松干蚧(同翅目:松干蚧科)发育过程中形态、习性及天敌[J]. 林业科学, 2015, 51(7): 69-83. |
[9] |
王智勇, 杨忠岐, 张彦龙, 王小艺, 唐艳龙, 孙清江, 许正. 利用4种肿腿蜂(膜翅目:肿腿蜂科)防治危害新疆野苹果林的苹小吉丁(鞘翅目:吉丁甲科)[J]. 林业科学, 2014, 50(8): 97-101. |
[10] |
张彦龙, 杨忠岐, 张翌楠, 王小艺, 吴成进, 马生福, 陆之贵.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越冬后松褐天牛试验[J]. 林业科学, 2014, 50(3): 92-98. |
[11] |
王大伟, 马良进, 周湘. 暗孢耳霉侵染竹梢凸唇斑蚜的生物学特征及毒力测定[J]. 林业科学, 2014, 50(10): 74-79. |
[12] |
王晓红, 杨忠岐, 王小艺, 唐艳龙, 张彦龙. 利用3种寄生性天敌防治锈色粒肩天牛[J]. 林业科学, 2014, 50(1): 103-108. |
[13] |
杨远亮;杨忠岐;王小艺;喻锦秀;颜学武. 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J]. 林业科学, 2013, 49(3): 103-109. |
[14] |
唐艳龙;杨忠岐;王小艺;唐桦;姜静;魏可;吕军. 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防治栗山天牛[J]. 林业科学, 2012, 48(7): 186-191. |
[15] |
张彦龙;杨忠岐;王小艺;吴成进;马生福;陆之贵. 2种昆虫病原线虫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控制力测定[J]. 林业科学, 2012, 48(12): 6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