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贾荛祯, 王明, 王传华. 川金丝猴食源地衣长松萝生长、存活与生理学特征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J]. 林业科学, 2019, 55(7): 17-26. |
[2] |
刘洪霞, 管文轲, 扎依达·斯迪克, 张和钰, 吴天忠, 曹晓明, 张谱, 冯益明. 塔里木胡杨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在生态输水工程前后的变化[J]. 林业科学, 2018, 54(9): 1-8. |
[3] |
丁启禄, 林志玮, 刘金福, 涂伟豪, 黄嘉航, 兰思仁, 洪伟. 基于尾长算法的戴云山保护区优化设计[J]. 林业科学, 2018, 54(9): 125-136. |
[4] |
姚杰, 张春雨, 赵秀海. 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种间关联性[J]. 林业科学, 2018, 54(8): 23-31. |
[5] |
王育鹏, 洪欣, 刘坤, 李建辉, 周守标, 张丁来, 陈文豪. 安徽牯牛降北坡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其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J]. 林业科学, 2018, 54(4): 165-173. |
[6] |
刘生冬, 孟昕, 孟庆繁, 李燕, 赵红蕊, 高文韬. 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分对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8, 54(2): 110-118. |
[7] |
刘生冬, 孟昕, 孟庆繁, 韩云鹤, 李燕, 赵红蕊. 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中甲虫(鞘翅目)群落时间动态分析[J]. 林业科学, 2018, 54(10): 80-88. |
[8] |
冯琦雅, 陈超凡, 覃林, 何亚婷, 王鹏, 段艺璇, 王雅菲, 何友均. 不同经营模式对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8, 54(1): 12-21. |
[9] |
张玲, 张东来, 毛子军.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土壤有机碳及各组分特征[J]. 林业科学, 2017, 53(9): 11-17. |
[10] |
顾伟, 马玲, 孙虎, 王利东, 张子龙. 不同土壤环境下落叶松人工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差异[J]. 林业科学, 2017, 53(5): 97-106. |
[11] |
刘玉平, 刘贵峰, 达福白乙拉, 程伟燕, 陈志婧, 姜丽丽. 地形因子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群落叶性状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3): 154-162. |
[12] |
刘伟玮, 刘某承, 李文华, 曾凡顺, 曲艺. 落叶松-人参复合系统的植物多样性和碳储量特征[J]. 林业科学, 2016, 52(9): 124-132. |
[13] |
冯广, 艾训儒, 姚兰, 刘峻城, 黄永涛, 林勇.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恢复动态及其影响因素[J]. 林业科学, 2016, 52(8): 1-9. |
[14] |
刘生冬, 孟庆繁, 高文韬, 李燕. 张广才岭南段阔叶红松林天牛科昆虫物种多样性与成虫出现期时间动态[J]. 林业科学, 2016, 52(2): 74-81. |
[15] |
马玲, 问荣荣, 焦玥, 刘雪英, 张静, 刘哲强, 顾伟, 满子源, 张曼胤. 小兴安岭不同林型的昆虫多样性[J]. 林业科学, 2016, 52(2): 8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