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彬,田相林,曹田健. 油松幼树树高生长预测的不确定性贝叶斯分析[J]. 林业科学, 2020, 56(11): 73-86. |
[2] |
杜常健, 孙佳成, 陈炜, 纪敬, 江泽平, 史胜青. 侧柏古树实生树和嫁接树的扦插生理和解剖特性比较[J]. 林业科学, 2019, 55(9): 41-49. |
[3] |
常建国. 油松树干横截面面积年增长量的垂直分布及与材积年增长量和叶量的关系[J]. 林业科学, 2019, 55(6): 55-64. |
[4] |
吕振刚, 李文博, 黄选瑞, 张志东. 气候变化情景下河北省3个优势树种适宜分布区预测[J]. 林业科学, 2019, 55(3): 13-21. |
[5] |
李霓雯, 张晓丽, 张凝, 朱程浩, 孙振峰. 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油松毛虫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J]. 林业科学, 2019, 55(3): 106-117. |
[6] |
王思文, 卫星, 李虹谕, 韦庆钰. 水曲柳轻基质容器苗菌根化生长效应[J]. 林业科学, 2019, 55(2): 173-181. |
[7] |
刘自强, 余新晓, 贾国栋, 李瀚之, 路伟伟, 侯贵荣. 北京山区侧柏利用水分来源对降水的响应[J]. 林业科学, 2018, 54(7): 16-23. |
[8] |
郭文霞, 赵志江, 郑娇, 李俊清.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油松幼苗光合作用的气孔和非气孔限制——试验和模拟结果[J]. 林业科学, 2017, 53(7): 18-36. |
[9] |
代永欣, 王林, 万贤崇. 遮荫和环剥对刺槐、侧柏苗木碳素分配和水力学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7): 37-44. |
[10] |
郭文霞, 赵志江, 郑娇, 李俊清. 土壤水分和氮素的交互作用对油松幼苗光合和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4): 37-48. |
[11] |
胡嘉伟, 刘勇, 王琰, 娄军山, 李国雷. 蘑菇渣堆肥对油松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2): 129-137. |
[12] |
刘自强, 余新晓, 贾国栋, 贾剑波, 娄源海, 张坤. 北京山区侧柏和栓皮栎的水分利用特征[J]. 林业科学, 2016, 52(9): 22-30. |
[13] |
王银翠, 周国娜, 张斌, 陈明叶, 高宝嘉. 油松毛虫取食和剪叶刺激胁迫下油松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J]. 林业科学, 2016, 52(8): 68-75. |
[14] |
李贵雨, 卫星, 汤园园, 吕琳, 杜欣竹. 白桦不同轻基质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分析[J]. 林业科学, 2016, 52(7): 30-37. |
[15] |
王琰, 刘勇, 李国雷, 胡嘉伟, 娄军山, 万芳芳. 容器类型及规格对油松容器苗底部渗灌耗水规律及苗木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6, 52(6): 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