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秀波, 朱德全, 赵晨晨, 张路路, 陈立新, 段文标. 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红松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J]. 林业科学, 2019, 55(8): 106-117. |
[2] |
姚杰, 张春雨, 赵秀海. 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种间关联性[J]. 林业科学, 2018, 54(8): 23-31. |
[3] |
李亚峰, 修毅, 杨元直, 李晓彤, 郭庆启. 超临界CO2萃取红松松针甾醇的动力学和热力学[J]. 林业科学, 2018, 54(4): 128-133. |
[4] |
刘生冬, 孟昕, 孟庆繁, 李燕, 赵红蕊, 高文韬. 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分对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8, 54(2): 110-118. |
[5] |
刘生冬, 孟昕, 孟庆繁, 韩云鹤, 李燕, 赵红蕊. 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中甲虫(鞘翅目)群落时间动态分析[J]. 林业科学, 2018, 54(10): 80-88. |
[6] |
张玲, 张东来, 毛子军.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土壤有机碳及各组分特征[J]. 林业科学, 2017, 53(9): 11-17. |
[7] |
王立祥, 刘晓博, 任利利, 石娟, 骆有庆. 松树蜂入侵的混交林中针叶树种内生真菌多样性[J]. 林业科学, 2017, 53(9): 81-89. |
[8] |
梁艳, 沈海龙, 高美玲, 范震宇, 朱琨, 陈阳, 张鹏, 杨玲. 红松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J]. 林业科学, 2016, 52(3): 105-111. |
[9] |
刘生冬, 孟庆繁, 高文韬, 李燕. 张广才岭南段阔叶红松林天牛科昆虫物种多样性与成虫出现期时间动态[J]. 林业科学, 2016, 52(2): 74-81. |
[10] |
李河, 李杨, 徐建平, 周国英. 海南省油茶及其他寄主植物果生刺盘孢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 林业科学, 2016, 52(10): 80-88. |
[11] |
王宁, 杨雪, 李世兰, 王楠楠, 韩冬雪, 冯富娟. 不同海拔红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生长季动态[J]. 林业科学, 2016, 52(1): 150-158. |
[12] |
张振, 张含国, 莫迟, 张磊. 红松转录组SSR分析及EST-SSR标记开发[J]. 林业科学, 2015, 51(8): 114-120. |
[13] |
郭明辉, 秦磊. 人工林红松木材碳素储存量与物理特征的径向变异[J]. 林业科学, 2015, 51(1): 97-102. |
[14] |
刘冉, 王振宇, 黄雨洋, 邓心蕊, 尹红力. 稀土元素对红松幼苗松多酚含量及PAL,C4H活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4, 50(8): 168-173. |
[15] |
石亚攀, 乔璐, 陈立新, 段文标, 张雪, 徐非, 刘晓锐. 红松针阔混交林林隙土壤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有机碳的时空异质性[J]. 林业科学, 2014, 50(6): 1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