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中原,刘峥,徐颖,刘珊珊,田志兰,解庆军,高彩球. 白桦HSFA4转录因子的克隆及耐盐功能分析[J]. 林业科学, 2020, 56(5): 69-79. |
[2] |
金明月, 姜峰, 金光泽, 刘志理. 不同年龄白桦比叶面积的生长阶段变异及冠层差异[J]. 林业科学, 2018, 54(9): 18-26. |
[3] |
刘宇, 徐焕文, 尚福强, 焦宏, 张利民, 罗建新, 滕文华, 刘桂丰. 16年生白桦种源变异及区划[J]. 林业科学, 2016, 52(9): 48-56. |
[4] |
李贵雨, 卫星, 汤园园, 吕琳, 杜欣竹. 白桦不同轻基质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分析[J]. 林业科学, 2016, 52(7): 30-37. |
[5] |
李永宁, 刘丽颖, 冯楷斌, 黄选瑞. 燕山北部白桦林剥皮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折规律[J]. 林业科学, 2016, 52(1): 10-17. |
[6] |
王冬至, 张冬燕, 张志东, 黄选瑞.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关系[J]. 林业科学, 2016, 52(1): 30-36. |
[7] |
孙美玲, 李晓灿, 王晓东, 詹亚光, 范桂枝. H2O2介导真菌诱导子促进白桦酯醇积累[J]. 林业科学, 2013, 49(7): 57-61. |
[8] |
赵西平, 郭平平, 张全智. 白桦枝叶的空间分布及导管特征[J]. 林业科学, 2013, 49(7): 69-74. |
[9] |
董利虎, 李凤日, 贾炜玮. 东北林区天然白桦相容性生物量模型[J]. 林业科学, 2013, 49(7): 75-85. |
[10] |
赵景尧, 蔡英春, 付宗营. 白桦树盘生长特性对干燥开裂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3, 49(7): 129-135. |
[11] |
于宏洲, 金森, 邸雪颖. 以时为步长的塔河林业局白桦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方法[J]. 林业科学, 2013, 49(12): 108-113. |
[12] |
冯晓燕, 刘宁, 郭晋平, 张芸香. 控制光照条件下华北山地4个混交树种幼苗幼树的形态响应和可塑性[J]. 林业科学, 2013, 49(11): 42-50. |
[13] |
孟春, 罗京, 庞凤艳. 白桦人工林土壤各组分呼吸通量的变化特征[J]. 林业科学, 2013, 49(10): 28-34. |
[14] |
邵方丽;余新晓;吴海龙;黄枝英. 冀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山杨、白桦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J]. 林业科学, 2012, 48(6): 12-17. |
[15] |
刘雪梅;刘瀛;宋福南;邢磊;戴超;杨传平. 白桦雄花突变体早期发育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AFLP分析[J]. 林业科学, 2012, 48(5): 2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