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志康, 许晨阳, 耿增超, 刘莉丽, 侯琳, 杜璨, 王强, 吕东唯. 基于扣除根系体积新方法的秦岭辛家山2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J]. 林业科学, 2019, 55(6): 133-141. |
| [2] |
卫玮, 党坤良. 秦岭南坡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异特征[J]. 林业科学, 2019, 55(5): 11-19. |
| [3] |
杜满义, 封焕英, 范少辉, 苏文会, 毛超, 唐晓鹿, 刘广路. 闽西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J]. 林业科学, 2017, 53(3): 12-20. |
| [4] |
字洪标, 向泽宇, 王根绪, 阿的鲁骥, 王长庭. 青海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PLFA)[J]. 林业科学, 2017, 53(3): 21-32. |
| [5] |
李鑫, 陈先刚, 白明锐, 李风格. 宣威市退耕还林柳杉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活性组分的林龄变化[J]. 林业科学, 2017, 53(1): 11-19. |
| [6] |
沈一凡, 钱进芳, 郑小平, 袁紫倩, 黄坚钦, 温国胜, 吴家森. 山核桃中心产区林地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化特征[J]. 林业科学, 2016, 52(7): 1-12. |
| [7] |
王振海, 殷秀琴, 张成蒙. 土壤动物在长白山臭冷杉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J]. 林业科学, 2016, 52(7): 59-67. |
| [8] |
王微, 胡凯, 党成强, 陶建平. 凋落物分解与细根生长的相互作用[J]. 林业科学, 2016, 52(4): 100-109. |
| [9] |
李伟, 刘小飞, 陈光水, 赵本嘉, 邱曦, 杨玉盛. 凋落物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6, 52(11): 11-18. |
| [10] |
许秀兰, 杨春琳, 田莎, 姜欣华, 刘韩, 刘应高. 华山松凋落针叶上的真菌多样性及4株真菌的纤维素分解能力[J]. 林业科学, 2016, 52(1): 80-88. |
| [11] |
刘瑞强, 黄志群, 何宗明, 万晓华, 余再鹏, 郑璐嘉, 肖好燕. 根系去除对米老排和杉木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5, 51(9): 1-8. |
| [12] |
李翀, 周国模, 施拥军, 周宇峰, 张宇鹏, 沈利芬, 范叶青, 沈振明. 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5, 51(4): 26-35. |
| [13] |
周艳, 陈训, 韦小丽, 伍庆, 李朝婵. 凋落物对迷人杜鹃幼苗更新和种子萌发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5, 51(3): 65-74. |
| [14] |
王文君, 杨万勤, 谭波, 刘瑞龙, 吴福忠.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氮和磷释放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5, 51(1): 1-11. |
| [15] |
李亚男, 虞晓凡, 许中旗, 刘乐乐, 姚卫星, 王丽. 冀北山地2种典型灌丛的碳密度特征[J]. 林业科学, 2014, 50(6): 2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