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瑞瑞, 梁军, 谢宪, 黄咏槐, 王俊, 苑晓雯, 张英军, 张星耀. 昆嵛山赤松纯林赤枯病特征及与林分因子的关系[J]. 林业科学, 2019, 55(7): 95-104. |
[2] |
常建国. 油松树干横截面面积年增长量的垂直分布及与材积年增长量和叶量的关系[J]. 林业科学, 2019, 55(6): 55-64. |
[3] |
孙婷玉, 王艳丽, 沈李元, 吴小芹, 朱丽华, 叶建仁. 培养基成分对黑松体胚发育成熟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9, 55(4): 178-186. |
[4] |
吕振刚, 李文博, 黄选瑞, 张志东. 气候变化情景下河北省3个优势树种适宜分布区预测[J]. 林业科学, 2019, 55(3): 13-21. |
[5] |
李霓雯, 张晓丽, 张凝, 朱程浩, 孙振峰. 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油松毛虫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J]. 林业科学, 2019, 55(3): 106-117. |
[6] |
郭文霞, 赵志江, 郑娇, 李俊清.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油松幼苗光合作用的气孔和非气孔限制——试验和模拟结果[J]. 林业科学, 2017, 53(7): 18-36. |
[7] |
林丽, 周蕾, 潘珺, 康李鹏, 叶建仁, 朱丽华. 无菌和带菌松材线虫对赤松的致病性[J]. 林业科学, 2017, 53(5): 82-87. |
[8] |
郭文霞, 赵志江, 郑娇, 李俊清. 土壤水分和氮素的交互作用对油松幼苗光合和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4): 37-48. |
[9] |
董虹妤, 刘青华, 周志春, 金国庆, 沈丹玉, 宋新回. 马尾松子代生长杂种优势与亲本配合力、遗传距离的相关性[J]. 林业科学, 2017, 53(2): 65-75. |
[10] |
胡嘉伟, 刘勇, 王琰, 娄军山, 李国雷. 蘑菇渣堆肥对油松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2): 129-137. |
[11] |
许建秀, 吴小芹, 叶建仁, 朱丽华, 吴静. 抗松材线虫病赤松体细胞胚的发育和成熟萌发[J]. 林业科学, 2017, 53(12): 41-49. |
[12] |
王银翠, 周国娜, 张斌, 陈明叶, 高宝嘉. 油松毛虫取食和剪叶刺激胁迫下油松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J]. 林业科学, 2016, 52(8): 68-75. |
[13] |
王琰, 刘勇, 李国雷, 胡嘉伟, 娄军山, 万芳芳. 容器类型及规格对油松容器苗底部渗灌耗水规律及苗木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6, 52(6): 10-17. |
[14] |
宋雄刚, 王鸿斌, 张真, 孔祥波, 苗振旺, 刘随存, 李永福. 应用最大熵模型模拟预测大尺度范围油松毛虫灾害[J]. 林业科学, 2016, 52(6): 66-75. |
[15] |
丁昌俊, 张伟溪, 高暝, 黄秦军, 褚延广, 苏晓华. 不同生长势美洲黑杨转录组差异分析[J]. 林业科学, 2016, 52(3): 4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