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夏国威, 孙晓梅, 陈东升, 张守攻. 日本落叶松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变化[J]. 林业科学, 2019, 55(6): 13-21. |
[2] |
徐雪蕾, 孙玉军, 周华, 张鹏, 胡杨, 王新杰. 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9, 55(3): 1-12. |
[3] |
吕振刚, 李文博, 黄选瑞, 张志东. 气候变化情景下河北省3个优势树种适宜分布区预测[J]. 林业科学, 2019, 55(3): 13-21. |
[4] |
Shahzad Muhammad, 韩斐斐, 姜立春. 不同抽样方法对兴安落叶松立木材积方程预测精度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8, 54(8): 99-105. |
[5] |
宋跃, 李淑娟, 张含国, 白晓明, 毕显禹, 董实伟, 董昊. 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的优化[J]. 林业科学, 2018, 54(7): 146-154. |
[6] |
马岩岩, 姜立春. 异速生长模型的误差结构和误差函数[J]. 林业科学, 2018, 54(2): 90-97. |
[7] |
王滋, 周贤武, 武国芳, 钟永, 任海青, 赵荣军. 国产落叶松平行弦轻型木桁架静力承载性能[J]. 林业科学, 2018, 54(2): 137-144. |
[8] |
姜礅, 薛羿, 徐智文, 王嘉冰, 孟昭军, 严善春. 喷施茉莉酸诱导长白落叶松抗性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8, 54(1): 162-167. |
[9] |
王建明, 吴保国, 梁其洋. 基于遗传算法的森林抚育间伐小班智能选择[J]. 林业科学, 2017, 53(9): 63-72. |
[10] |
王立祥, 刘晓博, 任利利, 石娟, 骆有庆. 松树蜂入侵的混交林中针叶树种内生真菌多样性[J]. 林业科学, 2017, 53(9): 81-89. |
[11] |
王艳兵, 王彦辉, 熊伟, 姚依强, 张桐, 李振华. 六盘山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及主要影响因子的坡位差异[J]. 林业科学, 2017, 53(6): 10-20. |
[12] |
顾伟, 马玲, 孙虎, 王利东, 张子龙. 不同土壤环境下落叶松人工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差异[J]. 林业科学, 2017, 53(5): 97-106. |
[13] |
高慧淋, 董利虎, 李凤日. 基于混合效应的人工落叶松树冠轮廓模型[J]. 林业科学, 2017, 53(3): 84-93. |
[14] |
崔诗梦, 向玮. 间伐与气候对长白落叶松树轮宽度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12): 1-11. |
[15] |
于世川, 张文辉, 尤健健, 邓磊, 黄财智, 邢忠利, 樊蓉蓉, 何婷. 抚育间伐对黄龙山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11): 10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