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暝, 陈益存, 吴立文, 汪阳东. 山鸡椒水分及氮素利用效率性别特异性动态[J]. 林业科学, 2019, 55(4): 62-68. |
[2] |
邹杰, 丁建丽. 2000—2014年中亚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水分利用效率特征[J]. 林业科学, 2019, 55(3): 175-182. |
[3] |
何春霞, 张劲松, 孟平, 胡心雨, 高峻. 太行山南麓3种常见灌木的水分利用特性[J]. 林业科学, 2018, 54(9): 137-146. |
[4] |
刘芳, 郝玉光, 辛智鸣, 徐军, 黄雅茹, 赵英铭, 孙非. 乌兰布和沙区不同下垫面的土壤风蚀特征[J]. 林业科学, 2017, 53(3): 128-137. |
[5] |
张蓓蓓, 徐庆, 姜春武. 安庆地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J]. 林业科学, 2017, 53(12): 20-29. |
[6] |
罗青红, 宁虎森, 何苗, 吉小敏, 雷春英. 5种沙地灌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J]. 林业科学, 2017, 53(11): 29-42. |
[7] |
王琰, 刘勇, 李国雷, 胡嘉伟, 娄军山, 万芳芳. 容器类型及规格对油松容器苗底部渗灌耗水规律及苗木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6, 52(6): 10-17. |
[8] |
费玲, 钟全林, 程栋梁, 徐朝斌, 张中瑞, 张蕾蕾. 天然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关系[J]. 林业科学, 2016, 52(3): 97-104. |
[9] |
郎莹, 汪明. 春夏两季连翘光合作用的土壤水分阈值效应及生产力分级[J]. 林业科学, 2016, 52(2): 38-46. |
[10] |
陈婕, 徐庆, 高德强, 马迎宾. 西鄂尔多斯半日花及霸王的水分利用[J]. 林业科学, 2016, 52(2): 47-56. |
[11] |
马阿娟, 陈忠加, 俞国胜, 袁湘月, 杜珂. 履带自行式沙地灌木林平茬机的研制及应用[J]. 林业科学, 2015, 51(7): 99-106. |
[12] |
郑璐嘉, 黄志群, 何宗明, 王夏怡, 刘桌明, 刘瑞强, 肖好燕. 林龄、叶龄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5, 51(1): 22-28. |
[13] |
李亚男, 虞晓凡, 许中旗, 刘乐乐, 姚卫星, 王丽. 冀北山地2种典型灌丛的碳密度特征[J]. 林业科学, 2014, 50(6): 28-33. |
[14] |
朱光玉, 李新建, 陈振雄, 吕勇. 稀少群团状植被自适应群团抽样适宜的单元大小[J]. 林业科学, 2014, 50(3): 76-82. |
[15] |
米娜, 温学发, 蔡福, 王阳, 张玉书. 季节性干旱对千烟洲人工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4, 50(12): 24-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