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万盼,刘文桢,刘瑞红,王鹏,王宏翔,惠刚盈. 结构化经营对栎松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0, 56(4): 35-45. |
[2] |
李林,魏识广,马姜明,叶万辉,练琚愉. 生境异质性和扩散限制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对作用[J]. 林业科学, 2020, 56(10): 1-10. |
[3] |
张雷, 孙鹏森, 刘世荣. 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恢复阶段生长季蒸腾特征[J]. 林业科学, 2020, 56(1): 1-9. |
[4] |
杨玉萍, 潘存德, 余戈壁, 李贵华, 刘景, 崔倩, 刘博. 喀纳斯泰加林群落与环境和火干扰因子的关系[J]. 林业科学, 2019, 55(5): 114-124. |
[5] |
陈金磊, 方晰, 辜翔, 李雷达, 刘兆丹, 王留芳, 张仕吉. 中亚热带2种森林群落组成、结构及区系特征[J]. 林业科学, 2019, 55(2): 159-172. |
[6] |
张晓,刘世荣,黄永涛,傅声雷. 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J]. 林业科学, 2019, 55(10): 193-202. |
[7] |
徐康, 吕建雄, 刘君良, 吴义强, 李贤军. 浸渍后处理及干燥处理对木材树脂浸渍改性效果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8, 54(4): 84-92. |
[8] |
张玲, 张东来, 毛子军.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土壤有机碳及各组分特征[J]. 林业科学, 2017, 53(9): 11-17. |
[9] |
顾伟, 马玲, 孙虎, 王利东, 张子龙. 不同土壤环境下落叶松人工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差异[J]. 林业科学, 2017, 53(5): 97-106. |
[10] |
刘玉平, 刘贵峰, 达福白乙拉, 程伟燕, 陈志婧, 姜丽丽. 地形因子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群落叶性状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3): 154-162. |
[11] |
丁中建, 田建国. 固化时pH环境对脲醛树脂水解稳定性及结晶度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12): 120-125. |
[12] |
冯广, 艾训儒, 姚兰, 刘峻城, 黄永涛, 林勇.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恢复动态及其影响因素[J]. 林业科学, 2016, 52(8): 1-9. |
[13] |
马玲, 问荣荣, 焦玥, 刘雪英, 张静, 刘哲强, 顾伟, 满子源, 张曼胤. 小兴安岭不同林型的昆虫多样性[J]. 林业科学, 2016, 52(2): 82-90. |
[14] |
刘彬彬, 孙芳利, 吴华平, 杨秀树, 饶瑾, Nayebare Kakwara Prosper, 徐君庭. 载药聚丙烯酸/聚乙二醇半互穿聚合物网络在木材中的原位构建及其性能[J]. 林业科学, 2016, 52(11): 134-141. |
[15] |
郭洪武, 刘毅, 付展, 胡极航, 张帆. 乙酰化处理对樟子松木材耐光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5, 51(6): 135-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