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华英, 张虹, 曹升, 殷丹阳, 周垂帆, 何宗明. 杉木人工林土壤施用生物炭对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9, 55(8): 184-193. |
[2] |
王超群, 焦如珍, 董玉红, 厚凌宇, 赵京京, 赵世荣.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差异[J]. 林业科学, 2019, 55(5): 36-45. |
[3] |
杨安娜, 陆云峰, 张俊红, 吴家森, 徐金良, 童再康. 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酸杆菌群落结构变化[J]. 林业科学, 2019, 55(1): 119-127. |
[4] |
骆汉, 赵廷宁, 谢永生. 华北东部高速公路边坡立地类型划分[J]. 林业科学, 2017, 53(1): 108-118. |
[5] |
崔令军, 张雄清, 段爱国, 张建国. 基于分层贝叶斯法的杉木人工林最大密度线[J]. 林业科学, 2016, 52(9): 95-102. |
[6] |
雷海迪, 尹云锋, 张鹏, 万晓华, 马红亮, 高人, 杨玉盛. 生物质炭输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排放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6, 52(5): 37-44. |
[7] |
费玲, 钟全林, 程栋梁, 徐朝斌, 张中瑞, 张蕾蕾. 天然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关系[J]. 林业科学, 2016, 52(3): 97-104. |
[8] |
曹娟, 闫文德, 项文化, 谌小勇, 雷丕锋. 湖南会同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林业科学, 2015, 51(7): 1-8. |
[9] |
李胜蓝, 方晰, 项文化, 孙伟军, 张仕吉. 湘中丘陵区4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J]. 林业科学, 2014, 50(5): 8-16. |
[10] |
张雄清, 张建国, 段爱国. 基于贝叶斯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J]. 林业科学, 2014, 50(3): 69-75. |
[11] |
张贵, 康文星, 何介南, 王东, 姚利辉. 杉木林不同生长阶段能量生产特征[J]. 林业科学, 2014, 50(12): 14-23. |
[12] |
王恒恒;李斌;栾晓峰. 不同类型杉木人工林两栖动物群落特征比较[J]. , 2013, 49(2): 134-138. |
[13] |
袁颖红;樊后保;李辉信;刘文飞;沈芳芳;郭虎波;.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2, 48(9): 8-14. |
[14] |
樊后保;刘文飞;徐雷;许鲁平;孟庆银. 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对氮沉降的响应[J]. 林业科学, 2012, 48(7): 8-13. |
[15] |
刘文飞;樊后保.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N,P归还量对氮沉降的响应[J]. 林业科学, 2011, 47(3): 8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