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阳,曹秀文,李波,齐瑞,曹家豪,陈学龙,杨萌萌,陈林生. 甘肃南部林区4种天然林种群结构特征[J]. 林业科学, 2020, 56(9): 21-29. |
[2] |
张会儒,雷相东,李凤日. 中国森林经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林业科学, 2020, 56(9): 130-142. |
[3] |
刘秀红,姜春前,徐睿,何潇,齐梦娟. 相容性单木生物量模型估计方法的比较——以青冈栎为例[J]. 林业科学, 2020, 56(9): 164-173. |
[4] |
胡松,朱光玉,陈振雄,卢侃,黄朗,刘卓. 基于林层划分的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模型[J]. 林业科学, 2020, 56(9): 184-192. |
[5] |
刘宁,丁昌俊,李波,丁密,苏晓华,黄秦军. 12个欧美杨无性系生长初期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J]. 林业科学, 2020, 56(8): 63-72. |
[6] |
李叶晨,郭雅洁,翁小倩,林先云,池金良,陈红英,吴松青,张飞萍. 景观格局对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0, 56(8): 80-88. |
[7] |
刘延鹤,周建波,傅万四,张彬,常飞虎,何文. 基于高频热压成型的竹集成材制备及力学性能评价[J]. 林业科学, 2020, 56(8): 131-140. |
[8] |
潘丹,陆雨,孔凡斌. 不同贫困程度农户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J]. 林业科学, 2020, 56(8): 148-161. |
[9] |
邹玉友,李金秋,齐英南,贯君,田国双. 碳交易背景下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探讨[J]. 林业科学, 2020, 56(8): 162-172. |
[10] |
孟艺宏,徐刚标,卢孟柱,姜小龙,郭飞龙. 长柄双花木种群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J]. 林业科学, 2020, 56(7): 55-62. |
[11] |
彭瀚,张守科,耿显胜,方林鑫,张威,舒金平,王浩杰. 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树种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种群分化[J]. 林业科学, 2020, 56(7): 91-103. |
[12] |
施小瑜,付迪,胡玉洁,陈哲皓,王利琳. 极小种群植物天目铁木的濒危机制[J]. 林业科学, 2020, 56(7): 142-150. |
[13] |
韩大校,韦睿,王晓红,丛日征,邸雪颖,杨光,蔡慧颖,张吉利. 林火导致树木死亡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 2020, 56(7): 151-162. |
[14] |
范亚雄,陈尔学,李增元,赵磊,张王菲,金玉栋,蔡丽杰. 基于TanDEM-X相干系数的森林高度估测方法[J]. 林业科学, 2020, 56(6): 35-46. |
[15] |
张雅馨,刘霞,张博,谢屹. 自然保护区建立是否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基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的实证研究[J]. 林业科学, 2020, 56(6): 165-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