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会儒,雷相东,李凤日. 中国森林经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林业科学, 2020, 56(9): 130-142. |
[2] |
刘秀红,姜春前,徐睿,何潇,齐梦娟. 相容性单木生物量模型估计方法的比较——以青冈栎为例[J]. 林业科学, 2020, 56(9): 164-173. |
[3] |
胡松,朱光玉,陈振雄,卢侃,黄朗,刘卓. 基于林层划分的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模型[J]. 林业科学, 2020, 56(9): 184-192. |
[4] |
刘宁,丁昌俊,李波,丁密,苏晓华,黄秦军. 12个欧美杨无性系生长初期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J]. 林业科学, 2020, 56(8): 63-72. |
[5] |
李叶晨,郭雅洁,翁小倩,林先云,池金良,陈红英,吴松青,张飞萍. 景观格局对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0, 56(8): 80-88. |
[6] |
刘延鹤,周建波,傅万四,张彬,常飞虎,何文. 基于高频热压成型的竹集成材制备及力学性能评价[J]. 林业科学, 2020, 56(8): 131-140. |
[7] |
潘丹,陆雨,孔凡斌. 不同贫困程度农户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J]. 林业科学, 2020, 56(8): 148-161. |
[8] |
邹玉友,李金秋,齐英南,贯君,田国双. 碳交易背景下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探讨[J]. 林业科学, 2020, 56(8): 162-172. |
[9] |
贾子瑞,王亚,马建伟,安三平,胡继文,王军辉. 欧洲云杉PSⅡ的热稳定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J]. 林业科学, 2020, 56(7): 22-32. |
[10] |
杨茂林,冀晓东,孙恒,丛旭,杨光,侯凯,任一凡. 不同年龄刺槐枝、干和根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J]. 林业科学, 2020, 56(7): 115-122. |
[11] |
韩大校,韦睿,王晓红,丛日征,邸雪颖,杨光,蔡慧颖,张吉利. 林火导致树木死亡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 2020, 56(7): 151-162. |
[12] |
范亚雄,陈尔学,李增元,赵磊,张王菲,金玉栋,蔡丽杰. 基于TanDEM-X相干系数的森林高度估测方法[J]. 林业科学, 2020, 56(6): 35-46. |
[13] |
刘铁男,王立海,张广晖,孟庆凯. 集材机用三角履带轮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J]. 林业科学, 2020, 56(6): 94-102. |
[14] |
张雅馨,刘霞,张博,谢屹. 自然保护区建立是否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基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的实证研究[J]. 林业科学, 2020, 56(6): 165-178. |
[15] |
沈钱勇,汤孟平. 浙江省毛竹竹秆材积模型[J]. 林业科学, 2020, 56(5): 8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