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鹏飞,杨艳红,张毓婷,陈云,汤定钦. 毛竹四倍体诱导及初步鉴定[J]. 林业科学, 2020, 56(8): 55-62. |
[2] |
李叶晨,郭雅洁,翁小倩,林先云,池金良,陈红英,吴松青,张飞萍. 景观格局对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0, 56(8): 80-88. |
[3] |
朱成磊,李彩丽,李晓佩,史晶晶,高志民. 毛竹微管蛋白的分子特征及PeTUA3的功能[J]. 林业科学, 2020, 56(7): 44-54. |
[4] |
杨茂林,冀晓东,孙恒,丛旭,杨光,侯凯,任一凡. 不同年龄刺槐枝、干和根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J]. 林业科学, 2020, 56(7): 115-122. |
[5] |
沈钱勇,汤孟平. 浙江省毛竹竹秆材积模型[J]. 林业科学, 2020, 56(5): 89-96. |
[6] |
饶瑾,杨胜祥,吴华平,杨秀树,孙芳利. 漆酶催化碘处理竹材防霉性能[J]. 林业科学, 2020, 56(2): 148-155. |
[7] |
申景昕,刘广路,范少辉,冯云,陈本学,吴昌明,刘希珍. 毛竹向撂荒地扩展过程中的土壤养分特征[J]. 林业科学, 2020, 56(10): 26-33. |
[8] |
陶晨悦, 邵珊璐, 史文辉, 林琳, 汤祎磊, 应叶青. 氮沉降对干旱胁迫下毛竹实生苗生物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9, 55(9): 31-40. |
[9] |
夏永红, 沈文星, 李存芳. 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效应分解——基于1998—2016年省际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林业科学, 2019, 55(9): 157-165. |
[10] |
王志康, 许晨阳, 耿增超, 刘莉丽, 侯琳, 杜璨, 王强, 吕东唯. 基于扣除根系体积新方法的秦岭辛家山2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J]. 林业科学, 2019, 55(6): 133-141. |
[11] |
卫玮, 党坤良. 秦岭南坡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异特征[J]. 林业科学, 2019, 55(5): 11-19. |
[12] |
孔维尧, 孙权, 刘鑫鑫, 曲丽, 王福友, 姚明远, 邹红菲.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汪清自然保护区东北豹种群动态[J]. 林业科学, 2019, 55(5): 188-196. |
[13] |
张雄清, 王翰琛, 鲁乐乐, 陈传松, 段爱国, 张建国. 杉木单木枯损率与初植密度、竞争和气候因子的关系[J]. 林业科学, 2019, 55(3): 72-78. |
[14] |
杨雅倩,傅鹰,周明兵. 毛竹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鉴定及在笋中表达特征分析[J]. 林业科学, 2019, 55(12): 61-73. |
[15] |
李安鑫,吕建雄,蒋佳荔. 基于生长轮的杉木早材黏弹性[J]. 林业科学, 2019, 55(12): 93-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