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 ›› 2011, Vol. 47 ›› Issue (11): 99-105.doi: 10.11707/j.1001-7488.20111116
贾丙瑞1, 周广胜1, 于文颖2, 方东明1
Jia Bingrui1, Zhou Guangsheng1, Yu Wenying2, Fang Dongming1
摘要:
对1972—2005年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特征及其与Palmer干旱指数(PDSI)和Keetch-Byram干旱指数(KBDI)的关系分析表明: 雷击火主要发生在5—9月,峰值出现在6月,约占全年雷击火次数的42%; 雷击火的最大过火面积出现在5月和6月,约占全年过火总面积的85%。雷击火发生次数和面积的月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不同干旱指数的动态不同,其中KBDI的月动态呈单峰型曲线变化,5,6,7月最干旱; 而PDSI则呈弱单峰型曲线变化,5月较干旱,6月和7月则较湿润。雷击火的年发生次数与9月的PDSI (R2=0.47,P<0.01)或6月和8月的KBDI (R2=0.57,P<0.01)关系密切,年过火总面积则与8月的PDSI(R2=0.20,P<0.01)或6月的KBDI(R2=0.40,P<0.01)有一定的关系。KBDI更适于描述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特征。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