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丁令智, 满秀玲, 肖瑞晗, 蔡体久. 寒温带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生长季内动态变化[J]. 林业科学, 2019, 55(7): 178-186. | 
																																																																																																																																																
																					| [2] | 鞠园华, 马祥庆, 郭林飞, 马远帆, 蔡奇均, 郭福涛. 杉木枯落物燃烧释放污染物特征及PM2.5成分分析[J]. 林业科学, 2019, 55(7): 187-196. | 
																																																																																																																																																
																					| [3] | 朱凯月, 王庆成, 吴文娟. 林隙大小对蒙古栎和水曲柳人工更新幼树生长和形态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4): 150-157. | 
																																																																																																																																																
																					| [4] | 马志波, 黄清麟, 庄崇洋, 郑群瑞, 王宏. 基于林层的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树种组成与多样性[J]. 林业科学, 2017, 53(10): 13-21. | 
																																																																																																																																																
																					| [5] | 管云云, 费菲, 关庆伟, 陈斌. 林窗生态学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 2016, 52(4): 91-99. | 
																																																																																																																																																
																					| [6] | 费玲, 钟全林, 程栋梁, 徐朝斌, 张中瑞, 张蕾蕾. 天然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关系[J]. 林业科学, 2016, 52(3): 97-104. | 
																																																																																																																																																
																					| [7] | 喻林华, 方晰, 项文化, 石俊, 刘兆丹, 李雷达. 亚热带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林业科学, 2016, 52(10): 10-21. | 
																																																																																																																																																
																					| [8] | 牛小云, 孙晓梅, 陈东升, 张守攻.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土壤酶活性[J]. 林业科学, 2015, 51(4): 16-25. | 
																																																																																																																																																
																					| [9] | 王风芹, 田丽青, 宋安东, 桑玉强, 张劲松, 高峻. 华北刺槐林与自然恢复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动态[J]. 林业科学, 2015, 51(3): 16-24. | 
																																																																																																																																																
																					| [10] | 卢慧, 丛静, 薛亚东, 杨敬元, 陈克龙, 李迪强, 张于光. 海拔对神农架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4, 50(8): 162-167. | 
																																																																																																																																																
																					| [11] | 赵锦梅, 徐长林, 马亚萍, 李瑞. 祁连山东段高寒灌丛地被物与土壤的水文特征[J]. 林业科学, 2014, 50(10): 146-151. | 
																																																																																																																																																
																					| [12] | 何云, 周义贵, 李贤伟, 苗宇, 范川, 陈栎霖. 台湾桤木林草复合模式土壤微生物量碳季节动态[J]. 林业科学, 2013, 49(7): 26-33. | 
																																																																																																																																																
																					| [13] | 冯发堂;荣丽;李贤伟;赖元长;周义贵;范川;. 实验室不同温度下添加细根(草根)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1, 47(4): 1-6. | 
																																																																																																																																																
																					| [14] | 刘玉国;刘长成;李国庆;魏雅芬;刘永刚;郭柯. 贵州喀斯特山地5种森林群落的枯落物储量及水文作用[J]. 林业科学, 2011, 47(3): 82-88. | 
																																																																																																																																																
																					| [15] | 郭辉<sup></sup>董希斌<sup></sup>蒙宽宏<sup></sup>范煜婷<sup></sup>. 小兴安岭低质林采伐改造后枯落物持水特性变化分析[J]. 林业科学, 2010, 46(6): 146-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