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恒建, 王雪峰. 1996. 核密度估计及其在直径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8(2): 67-72. 代全林, 陈存及, 肖书平. 2002. 茶秆竹高生长模型的比较及组合选择. 福建林学院学报, 22(2): 129-132. 邓红兵, 郝占庆, 王庆礼. 1999. 红松单木高生长模型的研究. 生态学杂志, 18(3): 19-22. 葛剑平, 李景文, 郭海燕. 1992. 天然红松树木生长特征与林分结构的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 9-16.惠刚盈, 盛炜彤. 1996. Sloboda树高生长模型及其在杉木人工林中的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 9(1): 37-40.雷相东, 李永慈, 向 玮. 2009. 基于混合模型的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林业科学, 45(1): 74-79.刘 平, 马履一, 贾黎明. 2008. 油松人工林单木树高生长模型研究. 林业资源管理, (5): 50-56.罗 辑, 程根伟,杨 忠, 等. 2000. 贡嘎山暗针叶林不同林型的优势木生长动态. 植物生态学报, 24(1): 22-26.王丽梅, 潘 辉, 魏建文. 2004. Sloboda树高生长模型在火炬松人工林中的应用研究.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2): 159-161.韦善华, 覃 静, 朱贤良, 等. 2011. 南宁地区灰木莲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6(5): 174-178.Rasche L, Fahse L, Zingg A, et al. 2012. Enhancing gap model accuracy by modeling dynamic height growth and dynamic maximum tree height. Ecological Modelling, 232: 133-143.Sloboda B. 1971. Zur Darstellung von Waehstumsprozessen mit Hilfe von Differentialgleiehungen erster Ordnung. Mitteilungen der Baden-Wuerttembergisehen Forstliehen Versuehs-und Forsehungsanstalt, 32: 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