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华英, 张虹, 曹升, 殷丹阳, 周垂帆, 何宗明. 杉木人工林土壤施用生物炭对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9, 55(8): 184-193. |
[2] |
王超群, 焦如珍, 董玉红, 厚凌宇, 赵京京, 赵世荣.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差异[J]. 林业科学, 2019, 55(5): 36-45. |
[3] |
何怀江, 张忠辉, 张春雨, 郝珉辉, 姚杰, 解蛰, 高海涛, 赵秀海. 采伐强度对东北针阔混交林林分生长和物种多样性的短期影响[J]. 林业科学, 2019, 55(2): 1-12. |
[4] |
刘鲁霞, 庞勇, 任海保, 李增元. 基于高分2号遥感数据估测中亚热带天然林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J]. 林业科学, 2019, 55(2): 61-74. |
[5] |
任学敏, 朱雅, 陈兆进, 丁传雨, 李玉英, 杨改河. 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林业科学, 2019, 55(1): 11-21. |
[6] |
杨安娜, 陆云峰, 张俊红, 吴家森, 徐金良, 童再康. 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酸杆菌群落结构变化[J]. 林业科学, 2019, 55(1): 119-127. |
[7] |
徐康, 吕建雄, 刘君良, 吴义强, 李贤军. 浸渍后处理及干燥处理对木材树脂浸渍改性效果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8, 54(4): 84-92. |
[8] |
顾伟, 马玲, 孙虎, 王利东, 张子龙. 不同土壤环境下落叶松人工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差异[J]. 林业科学, 2017, 53(5): 97-106. |
[9] |
丁中建, 田建国. 固化时pH环境对脲醛树脂水解稳定性及结晶度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12): 120-125. |
[10] |
崔令军, 张雄清, 段爱国, 张建国. 基于分层贝叶斯法的杉木人工林最大密度线[J]. 林业科学, 2016, 52(9): 95-102. |
[11] |
雷海迪, 尹云锋, 张鹏, 万晓华, 马红亮, 高人, 杨玉盛. 生物质炭输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排放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6, 52(5): 37-44. |
[12] |
费玲, 钟全林, 程栋梁, 徐朝斌, 张中瑞, 张蕾蕾. 天然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关系[J]. 林业科学, 2016, 52(3): 97-104. |
[13] |
刘生冬, 孟庆繁, 高文韬, 李燕. 张广才岭南段阔叶红松林天牛科昆虫物种多样性与成虫出现期时间动态[J]. 林业科学, 2016, 52(2): 74-81. |
[14] |
马玲, 问荣荣, 焦玥, 刘雪英, 张静, 刘哲强, 顾伟, 满子源, 张曼胤. 小兴安岭不同林型的昆虫多样性[J]. 林业科学, 2016, 52(2): 82-90. |
[15] |
刘彬彬, 孙芳利, 吴华平, 杨秀树, 饶瑾, Nayebare Kakwara Prosper, 徐君庭. 载药聚丙烯酸/聚乙二醇半互穿聚合物网络在木材中的原位构建及其性能[J]. 林业科学, 2016, 52(11): 134-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