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新生, 王彦辉, 李振华, 王艳兵, 于澎涛, 熊伟. 六盘山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日蒸散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林业科学, 2019, 55(9): 11-21. |
[2] |
郑聪慧, 张鸿景, 王玉忠, 代剑锋, 党磊, 杜子春, 刘建婷, 高运茹. 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的华北落叶松家系区域试验分析[J]. 林业科学, 2019, 55(8): 73-83. |
[3] |
吕振刚, 李文博, 黄选瑞, 张志东. 气候变化情景下河北省3个优势树种适宜分布区预测[J]. 林业科学, 2019, 55(3): 13-21. |
[4] |
王艳兵, 王彦辉, 熊伟, 姚依强, 张桐, 李振华. 六盘山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及主要影响因子的坡位差异[J]. 林业科学, 2017, 53(6): 10-20. |
[5] |
王冬至, 张冬燕, 张志东, 黄选瑞.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关系[J]. 林业科学, 2016, 52(1): 30-36. |
[6] |
高润梅, 石晓东, 王林, 韩娜. 当年生华北落叶松幼苗的耐旱性[J]. 林业科学, 2015, 51(7): 148-156. |
[7] |
奚旺, 刘勇, 马履一, 李国雷, 贾忠奎, 娄军山, 胡家伟, 王琰. 底部渗灌条件下水肥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及基质pH值、电导率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5, 51(6): 36-43. |
[8] |
韩新生, 邓莉兰, 王彦辉, 熊伟, 李振华, 刘千, 王艳兵, 孙浩. 六盘山叠叠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的坡面变化[J]. 林业科学, 2015, 51(3): 132-139. |
[9] |
徐福利, 赵亚芳, 张潘, 王渭玲, 于钦民, 王伟东, 王国兴. 施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根茎叶中氮磷含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4, 50(3): 139-143. |
[10] |
柴宗政, 王得祥, 郝亚中, 张丽楠, 朱红燕, 张丛珊. 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演替动态[J]. 林业科学, 2014, 50(2): 14-21. |
[11] |
冯晓燕, 刘宁, 郭晋平, 张芸香. 控制光照条件下华北山地4个混交树种幼苗幼树的形态响应和可塑性[J]. 林业科学, 2013, 49(11): 42-50. |
[12] |
郝佳;熊伟;王彦辉;于澎涛;王艳兵;张军;余治家. 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雪害的影响因子[J]. 林业科学, 2012, 48(7): 1-7. |
[13] |
吕瑞恒;李国雷;刘勇;贾黎明;江萍;林娜. 不同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的分解特性[J]. 林业科学, 2012, 48(2): 31-37. |
[14] |
刘延惠;王彦辉;于澎涛;熊伟;郝佳;张晓蓓;徐丽宏. 六盘山南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J].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9. |
[15] |
刘宁;张芸香;郭晋平;张秋枫. 华北落叶松-白杄混交林下更新幼苗幼树的功能特性[J]. 林业科学, 2010, 46(7): 2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