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志刚, 苏智, 刘明虎, 赵英铭, 张格, 崔振荣, 淡慧丽, 陈星明. 新疆杨与北抗杨抗光肩星天牛特性的比较[J]. 林业科学, 2018, 54(9): 89-96. |
[2] |
周艳涛, 李硕, 孟昭军, 王嘉冰, 刘英胜, 张爱军, 严善春. 光肩星天牛诱捕器颜色的改进及其引诱剂最佳缓释量的确定[J]. 林业科学, 2017, 53(6): 168-174. |
[3] |
邓彩萍;闫喜中;刘红霞;骆有庆. 光肩星天牛刻槽的微生境[J]. , 2013, 49(1): 169-173. |
[4] |
邓彩萍;闫喜中;刘红霞;郝赤;骆有庆. 球孢白僵菌侵染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扫描电镜及组织病理观察[J]. 林业科学, 2012, 48(3): 105-109. |
[5] |
阎雄飞;孙月琴刘永华李晓娟骆有庆. 光肩星天牛触角感受器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J]. 林业科学, 2010, 46(11): 104-109. |
[6] |
王宝辉;郑建伟 黄大庄 王达 马向超 韩小勇. 绿僵菌MS0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不同温湿度下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J]. 林业科学, 2009, 12(9): 158-162. |
[7] |
李孟楼 李有忠 雷 琼 杨忠岐. 释放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J]. 林业科学, 2009, 12(4): 78-82. |
[8] |
高瑞桐 Wang Baode Victor C. Mastro 李玉琴 王 彦 杨晓民. 光肩星天牛对白桦林的危害及药剂防治效果[J]. 林业科学, 2009, 12(2): 163-166. |
[9] |
李会平 黄大庄 纪慧芳 闫海霞 张宏玉. 取食不同杨树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07, 43(04): 50-53. |
[10] |
曹兵 徐锡增. 臭椿、新疆杨混交林对光肩星天牛选择寄主行为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06, 42(09): 56-60. |
[11] |
安榆林 杨晓军 林晓佳 师丽敏 黄晓明 陈建东. 光肩星天牛mtDNA COⅠ基因遗传差异的研究[J]. 林业科学, 2006, 42(05): 77-83. |
[12] |
高瑞桐 Wang Baode Victor C .Mastro Richard C.Reardon 李国宏. 树冠喷药毒杀光肩星天牛成虫效果及农药残留分析[J]. 林业科学, 2005, 41(3): 202-205. |
[13] |
李孟楼 郭新荣 庄世宏 王敦. 混交林的多样性及其光肩星天牛的抗性研究[J]. 林业科学, 2005, 41(1): 157-164. |
[14] |
金幼菊 李继泉 李建光 骆有庆 Stephen A teale. 光肩星天牛对干旱胁迫下复叶槭挥发物的嗅觉反应(英文)[J]. 林业科学, 2004, 40(1): 99-105. |
[15] |
张永安 王玉珠 张龙 秦启联 许效仁. 光肩星天牛的新病原——天牛微粒子虫初步研究[J]. 林业科学, 2003, 39(2): 171-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