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燕千. 防火林带营造问题. 广东林业科技, 1988, (4): 1- 7.
|
2 |
胡海清, 等. 现代林火管理的发展方向. 森林防火, 1991, 2; 6- 8.
|
3 |
文定元, 等. 关于杨梅防火林带的探讨. 森林防火, 1991, (1): 24- 26.
|
4 |
郑焕能, 等. 谈营造多功能综合阻火林带. 森林防火, 1992, (3): 39- 40.
|
5 |
郑焕能, 等. 人工针叶林燃烧性的测定. 林业科学, 1983, (2): 145- 152.
|
6 |
陈存及, 等. 防火林带树种选择的研究.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88, 8 (1): 1- 12.
|
7 |
北京大学生物系.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43- 45.
|
8 |
复且大学, 等. 物理化学实验(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22- 26.
|
9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理化分析.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358- 362.
|
10 |
刘燕吉. 泡桐等14种阔叶树材的点着温度及燃烧值试验. 林业科学, 1985, (4): 432- 434.
|
11 |
曹鸿兴. 局部天气预报的数据分析方法. 气象出版社, 1983, 266- 273.
|
12 |
陈华豪, 等. 林业应用数理统计. 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1988, 185- 222.
|
13 |
毕忠镇. 关于现代化的森林防火体系和建设原则的初步设想. 森林防火, 1991, (2): 11- 13.
|
14 |
文定元. 防火林带几个问题的探讨. 森林防火, 1992, (4): 22- 23.
|
15 |
郑焕能. 树种易燃、难燃、抗火性与防火树. 森林防火, 1991, (3):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