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辛福梅, 闫小莉, 张长耀, 贾黎明. 西藏拉萨河谷区藏川杨和北京杨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林业科学, 2019, 55(2): 22-32. |
[2] |
任学敏, 朱雅, 陈兆进, 丁传雨, 李玉英, 杨改河. 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林业科学, 2019, 55(1): 11-21. |
[3] |
陈亮, 周国模, 杜华强, 刘玉莉, 毛方杰, 徐小军, 李雪建, 崔璐, 李阳光, 朱迪恩.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毛竹林CO2通量模拟及其影响因子[J]. 林业科学, 2018, 54(8): 1-12. |
[4] |
王海珍, 韩路, 徐雅丽, 牛建龙, 于军. 灰胡杨叶片气孔导度特征及数值模拟[J]. 林业科学, 2016, 52(1): 136-142. |
[5] |
刘会良, 张玲卫, 张宏祥,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张道远, 管开云. 基于物种分布模型的新疆野生果树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J]. 林业科学, 2015, 51(12): 1-8. |
[6] |
李密, 周刚, 何振, 谭济才, 刘跃进, 伍义平. 油茶幼林茶角胸叶甲成虫空间分布型及其环境解释[J]. 林业科学, 2014, 50(10): 173-180. |
[7] |
白玉宏, 张钦弟, 毕润成. 山西接骨木群落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林业科学, 2013, 49(12): 18-24. |
[8] |
马莉薇, 张文辉, 周建云, 薛瑶芹, 吴敏, 马闯. 秦岭北坡林窗大小对栓皮栎实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3, 49(12): 43-50. |
[9] |
殷鸣放;周立君;殷炜达.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带状间伐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2, 48(7): 170-173. |
[10] |
苏王娟;付晓青;李勇;石辉;肖润林;童成立;吴金水. 亚热带典型丘陵坡地马尾松林土壤N2 O的年通量特征[J]. 林业科学, 2012, 48(5): 130-135. |
[11] |
周资行;焦健;李毅;李永兵;张世虎. 民勤沙拐枣克隆种群构件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J]. 林业科学, 2012, 48(5): 141-149. |
[12] |
胡蓉;;林波;;刘庆;. 林窗与凋落物对人工云杉林早期更新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1, 47(6): 23-29. |
[13] |
苏建荣;刘万德;张炜银;罗建;张志均;郎学东;李帅锋. 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J]. 林业科学, 2011, 47(3): 12-19. |
[14] |
陈顺立;杜瑞卿;余培旺;范正章. 武夷山风景区萧氏松茎象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综合相关分析[J]. 林业科学, 2011, 47(2): 89-94. |
[15] |
赵丽英 杨建伟;张二芹 杜瑞卿. 环境因子对盆栽刺槐苗木生理生长变化影响的通径分析[J]. 林业科学, 2010, 46(4): 140-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