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红,普布顿珠,刘宏伟,嘎玛群宗,吴建普,韦红莉.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和肥力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4, 60(4): 71-78. |
[2] |
颜培栋,李鹏,杨章旗,黄绥理,周永斌,零天旺.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分化特征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3, 59(10): 66-75. |
[3] |
罗娜,曲睿婕,李国雷,孟路,韩冷,郭桂凤,马凤原,王佳茜. 短日照和灌溉处理对华北落叶松苗木质量和夏季造林效果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3, 59(1): 90-98. |
[4] |
王苗苗,刘勇,李国雷,彭玉信,刘春和,赵建松,王书红,蕫彪,王长伟,赵蕊蕊. 秋季施肥对毛白杨苗木质量、造林效果和养分回流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1, 57(7): 51-60. |
[5] |
乔栋,刘勇,田书勇,张锋,王亚晶,李晓丽,冯雪瑾,张亚男. 木质化期水分管理对毛白杨苗木形态、生理和造林效果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1, 57(11): 169-178. |
[6] |
史文辉, 李国雷, 苏淑钗, 刘勇, 贾黎明, 尚治国. 子叶切除与苗圃施肥对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8, 54(1): 64-73. |
[7] |
刘佳嘉, 李国雷, 刘勇, 尚治国. 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对栓皮栎容器苗苗木质量及造林初期效果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6): 47-55. |
[8] |
陈琳, 曾杰, 贾宏炎, 蒙彩兰, 黎明. 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对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3): 76-83. |
[9] |
马莉, 牟长城, 王彪, 张妍, 李娜. 排水造林对温带小兴安岭沼泽湿地碳源/汇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 53(10): 1-12. |
[10] |
姜准, 刘丹一, 陈贝贝, 高海银, 刘春红, 张增悦, 邹旭, 李根前. 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造林密度的早期响应及其生物量分配调节机制[J]. 林业科学, 2017, 53(10): 29-39. |
[11] |
王金龙, 杨伶, 张大红, 邵权熙. 京冀合作造林工程效益立方体评估模型[J]. 林业科学, 2016, 52(10): 125-133. |
[12] |
晏姝, 胡德活, 韦如萍, 王润辉, 郑会全, 曾建雄, 雷松林. 南洋楹造林密度与施肥均匀设计试验[J]. 林业科学, 2015, 51(5): 153-158. |
[13] |
刘延惠;王彦辉;于澎涛;熊伟;郝佳;张晓蓓;徐丽宏. 六盘山南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J]. 林业科学, 2012, 48(12): 1-9. |
[14] |
李国雷;祝燕;李庆梅;刘勇;邹尚庆;黄有龙. 红松苗龄型对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2, 48(1): 35-41. |
[15] |
李国雷;刘勇;祝燕. 苗木切根技术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 2011, 47(9): 140-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