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孔维尧, 孙权, 刘鑫鑫, 曲丽, 王福友, 姚明远, 邹红菲 %T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汪清自然保护区东北豹种群动态 %0 Journal Article %D 2019 %J 林业科学 %R 10.11707/j.1001-7488.20190521 %P 188-196 %V 55 %N 5 %U {http://www.linyekexue.net/CN/abstract/article_8118.shtml} %8 2019-05-25 %X [目的]东北豹是分布最北、种群数量最小的豹亚种,濒危等级为"极危"。分析采用相机监测技术得到的汪清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的长期动态,为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秋-2017年秋,在汪清保护区内东北豹主要分布区以每3 km×3 km网格1对的密度布设相机。采用相对丰富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ices,RAI)计算东北豹相对丰富度,以99%核密度等值线定义东北豹分布区,在Extract Compare软件中进行个体识别。在CAPTURE软件中对有效监测期的数据进行闭合种群检验、适宜模型评估和种群数量估计。以8 km为半径,在相机布设处向周边外延绘制缓冲区作为有效监测面积,评估东北豹种群密度。[结果]在9个监测季,东北豹RAI指数波动在0.34~2.12之间。2013年秋季东北豹分布区为201 km2,2017年秋季分布区为992 km2。共识别东北豹个体9只,其中成年雌性和雄性各3只、幼崽2只、性别不明个体1只。在种群数量低的情况下,CAPTURE闭合种群检验效力并不强,检验结果总体偏低。Mh模型(假设拍摄率有个体差异)选择标准得分在2015春、2015秋、2016秋、2017春4个监测季最高,在其他5个监测季得分仅次于M0(假设拍摄率一致)。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显示,Mb(假设捕获前后拍摄率有差异)、Mt(假设不同时段拍摄率有差异)模型评估捕获率与M0模型无显著差异。研究期间东北豹种群密度波动在0.12~0.88只·(100 km2-1,种群总捕获率整体较高,但2017年春季拍摄个体仅占种群评估数量的0.43。[结论]受地理因素和猎物丰富度变化影响,东北豹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CAPTURE闭合种群检验对小样本检验效力不强。Mh假设是进行东北豹种群数量评估的适宜模型,"拍摄羞怯反应"会导致种群密度评估结果偏高。